發現藏在傷害裡的「好處」,結束未完結的童年記憶
察覺到看不見的「利益」,就能解決一切問題
為什麼「想改變卻變不了」?這是因為你無法放下束縛自己的禁止令與傷害得來的好處!
例如有位想向媽媽撒嬌的女孩一直被說:「妳是姐姐,所以要忍耐。」當她長大後,會害怕被拒絕,因而無法去依賴誰或向誰撒嬌,學會了「不可以依賴人或向人撒嬌」這樣的認知。這就是禁止令。
而傷害的好處是指,透過不依賴人、不向人撒嬌,「就不會因被拒絕而受傷」,也「因為很努力而能收穫好評」。
「禁止令」是幼童時期從與雙親相關的事項中學到並養成的習慣,是關於生存方式的「禁止規則」,就是問題的根本。「利益」則是指「一直懷抱著問題所能得到的好處」。
因此,只要釐清這點,查覺到「問題背後有何好處」就能加速解決心懷的煩惱與問題。
‧對獲得幸福有罪惡感的女性
→覺得結婚是拋下單親的母親,除了「拋棄雙親的恐懼」還有「被拋棄的恐懼」。
‧故意做出令人討厭的行為,希望別人認為「自己很沒用」的男性
→做壞事被雙親斥責才能得到關注,下意識認為與人建立關連要透過這樣損害自身名聲的方式。
★限制人生的各種「禁止令」
◎不可以表現出自己的欲求與情緒
(若是表現出來,就會感受到被否定、被拒絕、被拋棄的恐懼)
◎不可以比雙親還幸福
(若比雙親還幸福,就會覺得自己拋棄了不幸的可憐雙親而有罪惡感)
◎不可以離開雙親
(要是離開了,就會變孤獨而感受到活不下去的恐懼)
◎不可以成長、成為大人,非得要維持孩子的模樣不可
(若是成長、成為大人,就不會被愛,會被拋棄)
◎不可以靠近人
(若是靠近了人,就會受傷)
◎不可以失敗或做錯事
(要是弄錯或失敗了,就會被否定、被輕視而覺得丟臉、沒有價值)
◎不可以輸給別人
(要是承認了比別人差,就活不下去。感受到會丟臉的恐懼,對自己感到絕望)
◎不可以用自己的大腦思考
(若是自由思考,就會感受到孤獨的恐懼。接受別人的支配,停止大腦活動比較輕鬆)
◎不可以活出自己的人生
(要是表現出自我風格、活出自我,就會被拋棄而活不下去)
◎不可以用自己本來的性別處世
◎不可以相信人
(若是相信了人,就會被背叛而受傷)
◎不可以相信愛或有所依戀
(若是相信愛,就會被背叛而受傷)
★本書特色
深入解說「禁止令」「利益」「雙重束縛」的機制。
以舉具體的事例來解說能用以解決問題的練習。
★好評推薦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黃之盈/暢銷作家、諮商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