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爾的《邏輯學》,通稱「大邏輯」,《哲學科學百科全書》中的〈邏輯學〉,即通稱的「小邏輯」。
黑格爾把邏輯學分為三部分,就是「存在論」(「有論」,1812年)、「本質論(1813年)」和「概念論」(1816年)。前兩部分合稱客觀邏輯,第三部分稱主觀邏輯。黑格爾哲學體系的出發點,是承認在自然和人類社會出現以前存在一種作為世界本原的「理念」,他的哲學體系就是對理念發展過程的描述。他認為,邏輯學是研究理念本身發展的科學。
--------------------------------------------------------
本書《小邏輯》依據的底本是莫爾登豪爾(E.Moldenhauer)和蜜雪兒(K.M.Michel)依據首部《黑格爾全集》而於1972年重新整理出版的20卷本「黑格爾著作集」或所謂的「理論著作版」(Theorie-Werkausgabe)的第8卷。
要理解黑格爾的邏輯學乃至他的整個哲學,最基本的前是要知道他所說的「概念」(Begriff)絕不是什麼主觀的、抽象的觀念,而是把現實事物包攬在自身之內的理念。在《小邏輯》的這個導論裡,黑格爾正是在「客觀的思想」這個看似自相矛盾的術語的名義下闡釋了他的「概念」思想,以及他的邏輯學乃至整個哲學的基本立場,即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就此而言,如果說《小邏輯》也有優勝於《大邏輯》之處,那麼主要就是它的這個更為通俗的史論結合的導論。。但除此之外,如果要更準確而深入地學習黑格爾的具體的邏輯學思想,我們還是必須以《大邏輯》為準。
──先剛〈譯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