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現實中的人,不免是已故經濟學家的奴隸。
──凱因斯
自由競爭、供需法則、計畫經濟、關稅保護,數百年來無數經濟思想家的思維成果,不只深入我們的生活,也依舊指引我們尋求創新與應付巨變。在這本《經濟思想史的趣味》裡,讀者將從本書以最輕鬆有趣的方式,學會那些滲入你我生活的經濟思想。
◎QA形式輕鬆掌握經濟學思想的精華重點
◎想「更深入了解人類的經濟行為」必讀
觀念引路,實例解說
本書由清大經濟系榮譽教授賴建誠與台大經濟系教授何泰寬攜手,以時間為序、思想學派為題,用深入淺出的問答方式,解說歷史上重要的經濟思想。亞當斯密為何要以「看不見的手」取代政府那雙「看得見的腳」?相較於自由經濟,為何德國的經濟學更重視關稅保護?令人頭痛的數學從何時開始成為經濟分析中不可缺的一部分……讀者將如臨現場聽教授介紹各種經濟思想的重點、評價與影響,在歷史名人軼事的閒談趣味中,也能交互比對不同大師及其思想的優缺點。
面對經濟危機,從經濟思想史中尋找答案
1929年世界經濟大蕭條,當時「經濟學界的愛因斯坦」凱因斯提倡「政府用赤字支出創造就業,用公共建設創造需求」。他的概念其實是得自上個世紀馬爾薩斯的「有效需求說」,亦即經濟不景氣並非供給不足,而是需求不夠。到了2008年金融海嘯,美國聯準會主席出手救股市、產業及金融,歐巴馬總統的紓困政策,兩者都是繼承凱因斯的思維。從20世紀到21世紀,面對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他們不約而同從過去的經濟思想尋找答案。
不懂前人的經濟思想,新的經濟理論也無從誕生
每個時代都有相應的經濟思想:18世紀古典學派反對重商主義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因而強調自由競爭、最小政府;19世紀工業革命與資本主義的迅速擴張,催生了社會主義經濟學。當然,有些經濟概念在某些時代行不通,比如一向被視為良策的自由市場機制,卻在面臨1929年經濟大蕭條時無用武之地。但不論時代如何變換,新發明無法完全取代舊貢獻,我們都是從過去的思想中受惠並以此為基礎創造新的概念。因此,亞當斯密、李嘉圖、馬克思、馬歇爾、凱因斯其實都還活著,因為後人在他們的巧妙建築之上,不斷地修補、擴充與更新。這本《經濟思想史的趣味》即是耙梳這些重要的思想,並將他們一一串連、比較,讓讀者可以輕鬆地理解影響人類文明的重要經濟學者和他們的思考。
◎專文推薦
全書涵蓋累積了500年經濟思想家的智慧,讀者如果把本書讀完,就大致能掌握經濟學大思想家們的前世今生脈絡,又可進一步釐清觀念及學派間的辯駁。不似一般的教科書或學術書籍,本書以相當輕鬆詼諧的筆調撰寫,穿插思想家生平八卦與作者自身經歷,潤滑了全文的閱讀,就像書名所說的更有趣味。更特別的是,本書採用自問自答的格式,閱讀起來像作者就在身邊隨時為讀者解惑,有種奢華閱讀的感覺。
──陶宏麟/東吳大學經濟系特聘教授,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合聘研究員
賴教授這位長老,很會講故事,所以,來讀讀經濟思想史吧!尤其是這一本,學會以後,出了山洞,才不會殘酷的世界吞食得連骨頭都不剩啊!
──唐珮玲/地檢署觀護人,《我是你的觀護人》《監控危險心靈》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