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給年輕人的忠告

NT $ 343


巴菲特曾說,你想要成為一個贏家,就必須和贏家在一起。
現代人也都知道,省小錢靠記帳,賺大錢靠投資。
可是有人說,我賺的不夠多,只是剛好足以生活,哪有什麼閒錢可以投資?其實你沒有閒錢是藉口,因為你每個月都有固定收入,只要你改變一下使用的方式,還是「擠」得出來,可以用來投資的錢。投資不一樣要大錢,小錢一樣可以發揮效果!
因此,表面上缺的是金錢,本質上缺的卻是觀念;不是井底沒有水了,而是你挖得不夠深,不是成功來得慢,而是你放棄得太早。
在聯合國一份文獻中,調查發現世界20%的富人,竟控制了世界所得的82.7%,這也就是在「八二法則」中所解釋的20%的人,擁有80%的財富!
巴菲特也說過,「不改變思維方式,多努力都難以擺脫窮人的困擾。」
因為一般人「特定的」思維方式,注定了他們無法改變貧窮的事實。
所以,別認為投資很危險―—沒有投資的知識,才是真的很危險!
因此,巴菲特特別給年輕人建議:要「改變自己的思維」,讓自己擺脫無謂的困擾,就是邁向富人的第一步。
一、盲目從眾的「固化思維」
巴菲特認為,這種「盲目從眾」的思維方式,是窮人思維的一種關鍵特徵。
很多人會受到周圍人的影響,過度追求與他人相似的生活方式,購買不必要的物品,以滿足社會眼光的期望,可是這種盲目的消費行為,卻讓自己的生活更加捉襟見肘,因此不得不到處舉債,去過著更丟人現眼的生活。
盲目從眾思維還表現在人們對於投資決策的影響上。
許多人在股市或房地產市場上,會跟隨大眾的熱點,盲目購買炒作的資產。他們可能會因為恐懼或貪婪,而在錯誤的時機買入或賣出,最終導致虧損。
巴菲特一直強調價值投資的原則,即獨立思考、分析風險和風險回報比(是一種將交易潛在利潤與潛在損失進行比較的指標),而不是盲目追逐市場熱點。
二、缺乏大局的「短視思維」
很多人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忽視了未來的長遠規劃。
他們可能會花光每個月的薪水,而不留下儲蓄或小額投資,導致在緊急情況下,雙手空空無法應對。
這種短視思維也表現在不願意投入時間和金錢,來學習新時代的新技能或提升自己的職業競爭力。
巴菲特則強調了長期投資和複利效應的重要性。
他認為,將資金投資於具有長期增長潛力的資產,如股票或穩健的投資組合,因為獲利而可以實現財務自由。
他的投資哲學強調了長遠規劃和持續學習的價值。
三、缺乏行動力的「內耗模式」
讓我們回顧一下電影《刺激一九九五》中的主人公安迪.杜弗雷恩。
在監獄裡,他並沒有陷入絕望和消極情緒,而是利用自己的知識和智慧,幫助其他囚犯獲得教育、學習新知,找到希望。
他通過圖書館、音樂和友情,改變了自己和其他囚犯的命運。
安迪的故事強調了行動力和積極改變現實的能力。
安迪雖然身處不自由的環境中,但他卻沒有停留在憤怒和自怨自艾之中,而是積極地採取行動,幫助自己和他人走出困境。
這些例子都強調了窮人思維的局限性,即過度思考和不願採取行動的傾向。
這種思維模式可能會導致錯失機會,無法克服挫折、迎接挑戰,最終限制了個人和職業的成長。
巴菲特認為,要改變這種思維模式,關鍵是採取實際行動。
例如,如果一個人希望改善自己的財務狀況,他需要採取積極的儲蓄和投資行動,而不僅僅是思考如何變得富有。
如果一個人希望在職業生涯中取得成功,他需要努力學習和發展自己的技能,而不僅僅是滿腔抱負、紙上談兵。
所以,巴菲特所說:「不改變這幾點窮人思維,多努力都是窮人。」
《巴菲特給年輕人的忠告》是一部告訴你如何變成有錢人的書,並不是讓你能馬上飛黃騰達,走入成功的殿堂。而是告訴你最重要的是觀念,觀念會改變思維方式,而思維方式正是你邁向成功的促進(助燃)劑!

巴菲特簡介:
巴菲特(WarrenEdwardBuffett,1930.8.30~),美國投資家、企業家、慈善家,被譽為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資者,在2008年全球富豪排名第一,由於眼光獨到又奇特,投資哪種產業的股票該產業就會走紅,因此被眾多投資人尊稱為股神。


巴菲特 投資 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