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劍為犁:賴幸媛的兩岸談判秘辛

NT $ 379



ECFA,是「糖衣毒藥」?還是台灣社會自我保護的兩岸和平象徵?
看史上在任最久的陸委會主委賴幸媛,
如何在驚濤駭浪中,與各方談判對手過招,
如何推動港澳辦事處正名,以及陸配權益改革,
又是如何兼顧在衝撞對岸的前提下,同時為兩岸和平互動儲備能量?

那是關鍵時代的關鍵工程,而她,剛好成為關鍵的人。

2008年,賴幸媛出任馬政府陸委會主委,跌破了一堆人的眼鏡。但在一片質疑聲中,她沉著部署,抓緊「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的政策綱領,努力溝通和協商,讓兩岸關係穩健良性發展,台灣主體性及中華民國主權也受到了堅強捍衛。
儘管陸委會的工作推動,要面對各種嚴峻挑戰,還因政客的操弄,台灣社會難理性客觀地看待兩岸關係。化解對立、極端的意識型態,也就成為團隊的優先使命。賴幸媛與夥伴們深入草根,傾聽民眾心聲、降低疑慮,終於過關斬將,讓政策順利推行。
本書首度揭露賴幸媛在李、扁、馬之間的交流互動;側寫她如何在談判場內外縱橫捭闔,為台灣力爭權益;並直擊在推動諸如改善陸配權益、兩岸共打協議、早收清單談判、ECFA和後續的兩岸投保協議等相關政策過程中,她所遭逢的種種不為人知的秘辛。
欲知賴幸媛與其團隊的艱辛打拚歷程與內幕,不妨翻開本書,身臨其境地體驗他們當年緊張又刺激的精彩實況。
經營兩岸關係,走向「鑄劍為犁」,賴幸媛當年已為彼此搭好了橄欖枝。如何維繫既有成果,導正近年遭遇的逆風逆流,端看兩岸未來如何有智慧地面對和處理。


陸配 談判 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