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榮獲2021年美國歷史協會約翰費正清獎★★
★★全球唯一中譯本、獨家收錄中文版作者序★★
第一本從察合台文檔案探討近代新疆文明衝突的重量級作品
從穆斯林的東突厥斯坦,到大清帝國的新疆省
晚清中國征服者追求的儒家理想社會
如何摧毀新疆穆斯林與漢人的日常生活
「《異鄉人之地》是一部建立在豐富史料及精彩分析的卓越著作,書中充滿令人難忘的細節描述,涵蓋一群鮮為人知的歷史人物。」──梅爾清,《躁動的亡魂:太平天國戰爭的暴力、失序與死亡》作者
本書作者透過多語言史料的相互映照,闡釋湘軍集團所推行的教化工程背後的思想淵源及政治脈絡,並透過檔案紀錄中的漢人士兵、突厥穆斯林及回民事蹟,還原近代新疆社會的真實圖像。
《異鄉人之地:清帝國在新疆的教化工程》描述十九世紀末晚清時期,中國本地湘軍集團重新征服了新疆地區,並嘗試以儒家社會的理想來改造這個「異鄉人之地」,將穆斯林教化為漢人。然而,這樣的教化工程卻對當地人民的身分認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包括隔閡、不平等和暴力,最終推動「東突厥斯坦」在地民族意識的形成。
首先,本書跳脫傳統官方敘事,透過漢人士兵、突厥穆斯林及婦女的平民視角,真實呈現近代新疆的社會生活圖像,涵蓋了婚姻、家庭以及宗教習俗的層次。本書指出,語言與文化的隔閡,而非宗教,是族群衝突的核心原因。雖然官方政府透過「通事」這樣的翻譯官僚,試圖進行調解與融合,但轉譯的結果往往造就了更激烈深層的衝突,而非平順的融合過程。
再者,本書深入爬梳左宗棠為首的湘軍集團網絡,並結合官方文書及雜史記錄,呈現湘軍集團和清帝國中央之間錯綜複雜的政治互動,如何影響晚清新疆社會的發展變化。而湘軍集團的行動背後,有著更為深層的中國文化脈絡──經世思想作為指導原則。再者,本書進一步分析湘軍的統治理念,揭示湘軍在新疆實踐經世思想的過程中,以儒家為核心的同化政策如何逐漸轉向殖民主義的方向。
本書最大特點,在於採取新清史觀點與歷史人類學的方法,將湘軍集團的教化工程與同時代歐洲殖民主義的「文明使命」進行比較。這樣的比較不僅打破了過往以帝國核心為出發點的歷史敘事基調,也從邊陲的角度出發,重新檢視中國歷史中隱而不彰的邊緣與核心關係。這樣的視角不但使讀者能夠深入理解新疆歷史的深層變化,同時也重新詮釋了中國歷史的近代脈絡。
本書指出,儘管許多學者都著重於分析當代新疆衝突的民族主義訴求,但這種身分認同的形成過程非常複雜,所涉及的不僅僅是民族主義,還包括階級和宗教因素。湘軍的教化工程造成新的社會結構和話語,並促使穆斯林社區開始表達自己的身分認同,帶來穆斯林社區抵抗統治者的影響。理解晚清新疆社會的身分認同變遷,對於解釋當代新疆的現況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