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上的見證者

NT $ 379


★第一本以台灣建築主題為概念書寫的詩集
★詩集收錄書寫的建築照片十二幅,並以仿擬建築產業所使用的半透明描圖紙疊加其上,以詩作為參數基因,經由AI重新變造既存建築,創作另十二幅圖像,真實與虛擬空間重疊,表達出對具象和抽象的觀點。

以詩作為磚塊
見證城市裡人們的所見與所愛──
詩的六十首臺灣建築群像,建造詩的島嶼建築誌

來到隱身在坡上的房子前
有那麼一刻當事務所在萬般苦惱地保留林相
但這些樹木渾然不知
它們朝著星空全然地展開
一批見證者
──〈見證者〉;雲門新家

詩人田野踏查六十座實存或曾經實存的台灣建築,將其一一收納展開,詩集依建物功能型態分十一輯:商業空間、廠房、公共建築、賣店、住宅、宗教與紀念性建築、廁所、裝置、展演空間、校園建築、交通建築,以詩為載體,填入構造、材料、空間等建築主體,並於所遮蔽的空間中,收納人類活動於建築其間私密的──信仰、交換、戀愛、離別。

建築硬體的切換中,也回應人們生活期間不同階段的事件及樣貌,〈喜餅店〉寫於同性婚姻合法化後的傳統中式喜餅店、鐵路局規劃中曇花一現的台中藝術聚落〈結束營運〉、〈單人住宅〉素描台灣重要建築師王大閎於北美館旁重建的自宅、〈化石再利用委員會〉銜接原台北酒廠建物景觀和其中所生發的演出經驗、〈噴泉〉化約親人告別的火化場:

停在電動門前
抬起臉
太陽替每一個人把皺紋都焊上
隔著玻璃淡淡的倒影
看見時間如噴泉
──〈噴泉〉;東海火化場

建築和詩兩者緊密相依、互為孿生,詩人辨認出一座座建築,為生活其間的人們造像,也以可見的、可感知、共同經歷的建築景觀,見證台灣在歷史、產業、環境的立面。

跨域推薦

李昀蓁(東京建築女子)、李易暹(建築攝影師)、林達陽(詩人、作家)、姜樂靜(姜樂靜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曹馭博(作家)、陳允元(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須文蔚(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黃聲遠(建築師)、楊澤(詩人)、謝文泰(建築師)

「同樣身為寫作者,我總想像別人寫詩時也會有崇文字而小其他的心情,但顥仁的這些作品在這個層次上也教育了我。它們仍有凸顯建築的企圖,有時這些企圖使我感覺那首詩無法完全單獨存在,卻強調了建築如何改變我們。」──蕭詒徽

「是東海校友,也是現役台中人的我,看著陳顥仁的詩,有兩種極端的感受:一種是熟悉感,陳顥仁寫母校東海大學,也寫了許多台中建築,這些都是我日常當中再熟悉不過的場景,還有好多我曾經合作過的拍攝案,如〈臨時派對〉、〈餘火〉、『約拿被鯨魚吞進肚子裡』,看到這些熟悉的建築以另一種型態展示,覺得親切,也覺得感動。另一種是新鮮感,雖然有許多建築是我再熟悉不過,拍攝過無數次的建築,但經由陳顥仁筆下,又產生了另一種視角,如身為東海人最驕傲的路思義教堂,陳顥仁將它形容為穿山甲,匍匐在美麗的校園裡,教堂外的菱形磁磚成為他的鱗片,讓我對路思義教堂有了新的想像。」──李易暹


見證 建築師 建築 AI 產業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