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義治療法的必讀經典
很可能是自佛洛伊德和阿德勒以來,最重要的思想。
――――――《美國精神病學雜誌》――――――
人的一切,都來自尋求意義的意志。
無論是阿德勒的權力意志,或佛洛伊德的享樂意志,都只是意義意志的衍生物。
從二十世紀開始,空虛與無意義成了人人都會面臨的課題。以弗蘭可醫師的話來說,我們這個時代的意義問題,就是存在空虛(existentialvacuum)。
而在存在主義精神醫學之中,意義治療法是唯一演化出一套技法的學派。藉由「反反思」與「弔詭意向」這兩種技法,弗蘭可示範了治療師如何與患者共同對抗存在空虛。在意義已變得愈發輕薄微小的今日,意義治療法的位置在何處,又該如何應用?本書詳細闡明了意義治療法與存在主義、精神醫學甚至神學領域的重疊與差異,是深入了解弗蘭可思想的必讀之作。
世人皆知,弗蘭可醫師曾待過四個納粹集中營。當他倖免生還,重回醫療崗位,不時會遇到身染不治之症的患者哭喊著問:生命的意義究竟何在?那樣毫無道理的無妄苦難也曾深深折磨著弗蘭可,而正是在集中營的煎熬經歷讓他開創出意義治療法。這是他走出死蔭幽谷之後所創的生命之道,其後四十年,他將一生都奉獻給意義治療,協助人們走出憂鬱、自殺意念,以及現代人特有的焦慮感與存在空虛。
本書由弗蘭可的演講所彙編而成,闡釋了意義治療法特有的體系、假設與主張,還有基礎信念。各章交織成一面關聯之網,說明了意義治療法的三大概念:意志的自由、朝向意義的意志、生命的意義。
意志的自由指的是人類意志的自由。但它絕非無條件的自由,而是指面臨任何條件時,都有採取立場的自由。人生來即是關注意義與價値的動物,但若想激發出朝向意義的意志,就要先闡明意義為何物。弗蘭可強調,意義必須設法去發現,而非由誰任意給出,並且有一定答案。換言之,每個問題總有一個答案,亦即正確的那個。在各種特定處境中,都只有一個特定意義,那便是它眞正的意義。而只要意義存在,人類就有意志朝它前行。人一生持續在追尋,也有自由著手實現的,正是生命的意義。
人類要活著,便需要意義──意義治療法的理論即奠基於此。在心理治療中,真正重要的並非技法與動力的詮釋,而是治療師與個案、醫師與患者之間作為「人」的關係,也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存在會遇(existentialencounter)。唯有當一個人遇上了另一個人,一個存有(being)遇上了另一個存有,會遇的意義與效果才會顯現。弗蘭可的主張與當時只強調動力論的精神分析不同,他認為人並非只會被各種驅力或本能推動,人也會被意義拉住。意義治療法不僅關注人作為存有的狀態,更強調意義本身。
此外,它增加了新的向度,將「特屬於人的現象」這個向度加入心理治療,而所謂「特屬於人的現象」,就是「自我超越的能力」,以及「自我抽離的能力」,兩者都是讓意義得以存在的關鍵因素。人本質上即有一種自我超越性與自我抽離性,前者會使人的存有往外延伸、超越自己,後者則讓人得以抽離於處境之外,乃至抽離於自身之外,也因此能賦予自己真正的態度價值,實現自己非做不可之事。
本書的核心主旨在於,人的一切,都來自尋求意義的意志。無論是阿德勒的權力意志,或佛洛伊德的享樂意志,都只是意義意志的衍生物。享樂與其說是目的,不如說是實現意義後所得的副作用;權力與其說是目的,實際上是達成目的的手段。人只有找不到意義時,才會轉而尋求權力與享樂。而在命運的不可改變性之下,人總是可以改變自己。人有能力型塑以及再型塑自己,對弗蘭可而言,這是人的特權,也是構成存在的要件。
我認為《意義的意志》是過去五十年心理學思想的傑出貢獻之一。
――――卡爾•羅傑斯――――
《成為一個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