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高僧玄奘,一個人的西域歷險:漢傳佛教史上最偉大的譯經師!雖然沒有大鬧天宮地府,卻比小說還要精采的漫長征途

NT $ 296


《西遊記》在塑造「唐僧」時,
博採稗官野史中玄奘之「歪曲」形象,
最終寫出了名聞遐邇,卻與史嚴重不符的「唐三藏」。

那麼,真正的玄奘應該是什麼樣子?
他如孫悟空勇敢,如豬八戒精明,如沙悟淨善良;
十七年的苦心孤詣,最後成就了佛教經典《大唐西域記》。

▼身分揭示:生於官宦之家
西元六〇〇年,即隋文帝開皇二十年,玄奘誕生在洛州緱氏縣(今河南堰師)東南遊仙鄉中的一個村莊裡,原名陳褘,自幼聰穎過人,所讀之書很快就能記誦,遠遠超過同齡的孩子。他在五歲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這個打擊無疑是很大的,可以說,玄奘長大後那與眾不同的性格、超乎常人的自立和頑強的意志力,與這時候的家庭變故不無關係。

▼第一難關:不被允許的祕密旅程
「西邊在打仗,現在西去是違反朝廷法令的,法師切記!」
就這樣,沒有容玄奘說一句話,就被送了出來。
當天晚上,玄奘正在打坐,突然一個小沙彌來找他,說有人想見他,出去一看,是兩個小沙彌,一問才知道,他們都是慧威法師的弟子。
「我師父慕法師的大名,知師父西行受阻,今特讓我們二人幫助師父西行!」
玄奘聽後十分高興,立即在小沙彌的幫助下偷偷混出涼州……

▼沙路艱險:唯以死人枯骨為標幟耳
摩咄泫然說道:「我們已陷入沙海中,這可怎麼辦呢?」
玄奘道:「這沙磧中有死人遺骨,我們只要看到有遺骨之處,就可知道這是前人足跡所曾經過的。我從前在莫賀延磧中,就用這個法子,果然走出了沙漠。如今這個法子又好用了,這就叫做死人引道啊!」

▼從梵文到中文:玄奘的菁英翻譯團
玄奘返回唐朝後,在吸收前代官辦譯場譯經的經驗基礎上,擬定了嚴密的集體合作、分工負責的翻譯制度和方法:
‧義證:是譯主的主要助手,負責審查譯文的意思是否與梵本有出入或錯誤,與譯主商量決定。
‧證文:需核通梵文,在譯主宣讀譯本時,檢查是否與原文有誤。
‧書手:也叫度語,把梵文的音義寫成中文,以使人名、地名、術語統一,前後一致。
‧筆受:負責記錄譯主的漢語譯文。
‧綴文:對譯文進行文字整理加工,使之合乎漢語語言結構。
‧參譯:校勘原文是否有錯,並將譯文翻回去,回證原文,是否有誤。
‧刊定:由於梵漢語文體制不同,因此要將譯文的章、節整理得簡明扼要。
‧潤文:對譯文進一步潤色,使之流暢優美。
‧梵唄:譯完之後,誦讀譯文,修正音節不和諧的地方,以便傳誦。

〔本書特色〕
若論及玄奘法師的形象,多數人首先想到的是《西遊記》中的唐三藏:昏懦無能、不辨是非、聖母情結,動不動對孫悟空唸緊箍咒,真遇到危險一點辦法都沒有,又要靠三個徒弟拯救……這可真的錯怪了這位高僧!實際上,取經的功勞完全放在玄奘一人身上也不為過,本書從唐僧的家庭背景說起,力圖還原真實的「大唐西域記」。


唐三藏 西遊記 玄奘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