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樹的人

NT $ 252


從一棵樹,到一群樹,到一位一位自成一格的樹人們
有攀樹師,有追蹤師,有藝術家
有學者,有專家,有捍衛理念的實踐家
他們像樹一樣就地扎根,像樹一樣無限伸展
寧靜又充滿力量
成就自己獨一無二的姿態

古碧玲(《上下游副刊》總編輯)、吳晟(詩人)、
林大利(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副研究員)、林懷民(雲門舞集創辦人)、
洪廣冀(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高俊宏(藝術家)、
翁恒斌(臺灣首位ISA認證攀樹師)、郭熊(《走進布農的山》作者)、
游旨价(臺大森林所博士、《橫斷臺灣》作者)、黃宗潔(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
黃瀚嶢(生態圖文創作者)、董景生(林業試驗所研究員)、劉克襄(作家)

聯袂推薦

受訪的樹人們(列舉)
.爬樹的人:TCI攀樹教練蘇俊郎、ISA攀樹師暨攀樹趣創辦人翁恒斌
.和樹生活的人:樹皮工藝家巴奈、追蹤師李後璁、「大王菜舖子」王福裕
.家離樹木這麼近的人:紹興南村居民、華光社區護樹志工
.在蘭嶼種樹的人:「方舟計畫」董景生等林試所研究員、蘭嶼高中師生
.藝術裡遇樹人: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藝術家高俊宏
.相信樹的人:植物生態學博士克萊兒.愛魯爾德(ClaireElouard)、資深園藝治療師黃盛璘、抱樹專家李育青

這一切是怎麼開始的呢?

首次獨自到開發中國家旅行時,鄒欣寧在吳哥窟的第一晚就上吐下瀉。隔日喝下嘟嘟車司機送來的椰子水後,奇蹟復原到能外出走動,空腹的她帶著白吐司,沿著皇宮到癩王台的小路,恍惚岔進一片高大群樹間。在一片頹垣旁,她找到休息用餐的好地點:一棵有些微樹蔭的參天高樹,底下盤根剛好環繞成圓,她貼樹幹席地坐下,恰恰是個貴賓位。在這悄無人跡的地方吃完吐司,一陣徐風拂來,她自然地閉上眼、抬起頭,感受涼意。在閉起的眼簾中,她看見一大片綠色流動的水晶柱狀物不斷往身上墜下。這光景和視覺暫留不一樣,她錯愕地一度睜開眼睛再閉上,綠色水晶柱依然往身上傾瀉而下,像某種流動的鐘乳石瀑。這幻覺太逼真,不知如何是好的她只能維持閉眼抬頭,不間斷地「看」,直到一切逐漸褪去,視線回復尋常。

那一刻,她開始走進樹的世界。

一把開啟心靈的鑰匙

一開始,鄒欣寧連苦楝跟樟樹都分不清,更不知道如何跟樹建立關係,於是她開始走訪懂樹的人,尋找進入樹的橋樑。結識的樹人越來越多,叫得出名字的行道樹也開始增加,收集到的樹的故事、樹的情感、樹與人的連結也越來越深,越來越豐沛,越來越複雜。這些樹人們的思想、言行、態度、經歷,像一把開啟心靈的鑰匙,引領人們進入樹,進入人與樹之間可能存在的種種連結。

人與樹本就互賴共生。最基本的,樹木製造人類不可或缺的氧氣,帶走必須從人體排除的二氧化碳。但當人類漸漸變得自我中心,會開始忘記這最基本的關係。

想像一下,樹木若真有記憶,城市裡的它們會有著怎樣的記憶?是充滿孩童的笑聲、成人的撫觸嗎?還是城市人的冷漠、鋸刀的戕影?是陽光、二氧化碳和水分,還是貧弱的土壤和委靡的喘息?

這樣一把鑰匙,希望也能開啟城市人疲憊的心靈,重新枝繁葉茂,宛如新生。


藝術家 吐司 追蹤 蘭嶼 開啟


傳奇 追蹤 財富 創業家 台股 大盤 故事 股票 ETF 致富 基金 學習 00878 股息 人生 0050 指數 EXCEL 拍攝 網路 中天 繪本 PG 聯邦 合成 中文 語言 民視 開啟 圖像 文字 FIRE 地球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