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被子女「分手」的傷心父母
心理學博士陪你走過一生中最難的課題
與孩子重建親密而自在的關係
────美國亞馬遜書店近500位讀者★★★★★滿分評價────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作者、心理諮商師蘿蕊・葛利布(LoriGottlieb):
「終於有一本書,為身處痛苦深淵的父母和成年子女,
帶來充滿希望、同理又容易理解的指引。」
國內外諮商心理師、治療師、家庭關係專家,一致感動推薦!
為什麼孩子只在需要金援時打電話給我?他真的關心過我嗎?
孩子有了另一半之後就不理我了,是不是媳婦、女婿在挑撥離間?
我在孩子小的時候付出這麼多,他怎麼可能還覺得自己被虐待?
孩子對我這麼差,我該留財產給他嗎?還是乾脆留給孫子女?
離婚之後,前夫一直批評我,導致孩子拒絕跟我聯繫,該怎麼辦?
孫子是無辜的,可是他爸媽不讓我們見面……他會不會以為我不愛他了?
全球超過1/4家庭有親子疏遠的問題,數字年年攀升。
這些從前看似「與我無關」的煩惱,已然成為所有人必須面對的難題。
約書亞.柯曼博士從40年研究、執業經驗中,找出成年子女疏遠的原因與因應之道,
幫助父母釐清彼此的想法及需求,踏上和解之路。
◍疏遠的原因千百種,不一定是誰的錯
---家庭價值觀轉變,子女的焦點從「義務、責任、忠誠」轉為自身幸福。
---父母親採納的「靈魂伴侶教養法」,無形中讓子女成為生活重心。
---親子雙方對於政治立場、性別意識或交往對象選擇長期抱有歧見。
---父母離婚後,子女基於個性或受繼父母影響而選邊站。
---心理疾病、虐待、創傷的定義變化,形成親子雙方對某些行為的衡量差異。
◍選擇疏遠的兒女,到底在想什麼?
---如果爸媽不按照我提出的條件改變,問題終究會不斷重演。
---我已經盡我所能滿足爸媽的需求了,他們卻越要越多。
---跟孫子女相處是特別待遇,不是祖父母的權利。
---就算爸媽覺得自己已經為我付出很多,也不表示他們完全沒傷害過我。
---爸媽用遺囑來威脅我,只會讓我更不想和好。
◍如果目標是和解,該如何找回孩子的愛與尊重?
---當成年子女拒絕談話>〔各種情境都適用的和解信模組〕
---當前夫或前妻詆毀自己>〔以子女感受為出發點的反擊句型〕
---當子女的另一半與你為敵>〔邁向大和解的6大要點〕
---當子女一再索要金援>〔不傷感情的對話範例〕
---當孫子女被灌輸不實指控>〔不為自己辯護的應對策略〕
【本書特色】
✦臺灣第一本聚焦「成年子女疏遠父母」的親子關係書。
✦完善的心法與工具,讓無助的父母彷彿跟子女一同走進心理諮商室,照著做就能改善關係。
✦作者自身也有與女兒斷聯數年後和解的經驗,最懂父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