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愛茶人、茶農、焙茶專家及茶業職人都在看!
世界三大茶書之一
與陸羽《茶經》、日本《吃茶養生記》齊名!
是一部真正的茶葉百科全書!
揭露百年前臺灣茶的風味與古法工序!
在書中,茶飲迷兼茶之達人烏克斯將以費時25年的訪查及資料蒐集的研究成果,搭配超過240張珍貴照片圖表,帶著你穿越時空,一起回顧茶的植物學及字源學、各國在早期與現代的喝茶禮儀與風俗、各個茶葉產地的茶樹種植法、茶葉加工法及產品特色。
◎好茶不只一心兩葉,教你看透好茶風味
*臺灣烏龍茶曾被稱為茶中香檳,茶葉鮮嫩、乾燥、呈綠褐色,有大量毛尖,茶湯有強烈澀味且刺激,帶有最可口並吸引人的自然果香風味。早期臺灣烏龍茶分為春茶、夏茶、六月白(第二次夏茶)、秋茶及冬茶,其中夏茶與六月白被認為品質最佳。
*日本茶葉以初摘茶的品質最為優良,茶湯顏色較淺而明亮、更具風味,浸泡後茶葉的綠色比二摘和三摘的茶葉更加鮮亮。
*福州烏龍茶的茶湯清淡可口,濃稠度不高。茶葉葉片細長粗糙,色澤烏黑。二摘,也就是夏季的茶葉收成是最好的。
*錫蘭茶被分為高地茶、中段茶、低地茶;高地茶產自島嶼內部的丘陵地帶,特別以其強勁的口感及細緻的風味著稱;中段茶則是經過揉捻的茶葉,茶湯醇厚美味;低地茶的黑色茶葉也經過揉捻,但滋味平淡,茶湯醇厚卻欠缺風味。
*印度阿薩姆茶飽滿、厚實、濃厚、厚重;較高等級的茶葉具有含大量毛尖的美觀葉片。中等的茶則有著結實、堅硬、經過揉捻的淺灰色葉片,在欣賞醇厚口感與風味的客群中十分暢銷。
*最好的印度東北部茶葉是二次生長的嫩芽及秋茶,尤其是大吉嶺和杜阿爾斯的茶葉。大吉嶺茶在七月和八月初之間出現,隨著寒冷天候即將到來,品質也隨之提升,但葉片的外觀開始變差,會轉變成黃褐色,而且帶有一些硬梗。
*在一年的大部分時間裡,爪哇茶都具有烏黑且吸引人的葉片外觀,但在乾季茶葉風味改善時,葉片外觀會變成黃褐色且多梗。
*有些採購者會藉由抓一把茶葉在手中輕壓,來測試乾茶葉。新茶在溫和的擠壓下會彎曲,而且在不會破碎或斷裂的情況下,於手中恢復原狀。老茶則會發生斷裂且產生粉塵。
◎品好茶,形色香醇缺一不可
*品茶,茶葉方面由三個要素進行品鑑:外觀、條索及乾茶葉的氣味,這些要素是透過視覺和嗅覺加以評斷;泡製出的茶湯之色澤、明亮度、香氣,也是藉由視覺和嗅覺進行判斷;而茶湯的顏色、濃重程度、溶出物質濃度、澀度、風味,則是透過視覺和味覺進行判斷。
*有些專家養成了品茶時使用蒸餾水的習慣。這個方法能夠發掘出一種茶葉內在固有的特質,但不會引導品茶師選出最適合特定銷售地區水質的茶葉。因此,倫敦的調合茶大戶會從每個地區取來的水樣。
*對水質較硬的地區來說,應該選用捲纏緊密的茶葉,而更為展開扁平的茶葉則是使用軟水時更適合的選擇。一般說來,茶葉的葉片應該是小巧、硬實,揉捻良好且均勻的。
*泡開後的茶葉顏色十分重要。以紅茶來說,泡開後的茶葉若是帶著一點鮮亮的綠色色澤,通常伴隨著爽口的茶湯,同時代表茶葉是發酵不足的。在更為爽口的情況下,像這樣的茶通常會被叫做「生茶」或「青茶」。
*品茶時會使用不同術語。例如,茶可能是爽口的、飽滿的、濃郁的、濃厚的、清淡無趣的、有草味的、有魚腥味的、帶煙燻味的、風味十足的、口感粗糙的、帶金屬刺激味的、味澀的、帶焦香味的、帶麥芽味的、帶青銅味的;茶可能具有酸味、濃稠度、溶出物質、澀味、刺激性;茶也可能發生冷後渾的現象。
*光線在品茶一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理想的品茶室只在北邊開窗。
◎好茶不易得,一覽從種植到焙製的細心工法
*臺灣的茶樹栽種者小心地守護著最佳茶葉的獨特風味,因此除非茶葉的特色經歷了某些變化,否則從來不用種子進行繁殖。
*在日本的玉露茶茶園中,茶樹在採摘季節前夕會完全隱藏在特別建造的遮陽棚下。日本農民將玉露茶的獨特風味與口感,歸因於這種遮陽的做法。
*若是要追求風味和刺激性,茶葉會進行輕度發酵,同時會早早地被送進焙燒機器中。相反地,如果想獲得的特質是濃郁的味道和黏稠度,則會讓發酵作用持續較長的時間。
*在爪哇,斯普瑞塔採收刀是卡爾.海恩斯.蒂爾曼斯(CarlHeinzTillmanns)的發明。採茶人採收茶葉時,會將葉梗全都朝著同一個方向,當採好一把葉片時,葉梗和粗葉會被壓進V形刀具中進行切割,切下的葉梗和粗葉會落入裝在下方的小袋子裡,而上等的嫩葉會被扔進採茶人常用的、背在肩上的棉披巾中。
*在錫蘭,當你到座落在雨幕分隔線上的一些茶園,一段約1.6公里左右的步行路程,就能讓人進出雨季好幾次。
*錫蘭所有的茶樹都是由種子培育生長而來。育苗床上方,有時候會用覆蓋了蕨類植物或任何不易枯萎的觀葉植物組成的輕便骨架結構,來遮蔽陽光。
*在印度,茶樹種子通常以泡水法進行測試;種子會被丟進裝滿水的水槽中,乾掉或部分變空的種子浮在水面並被去除。有時「輕」的種子會被留在潮濕的沙子中數天並再次使其漂浮,此時有一定比例的種子會變成「下沉物」並被種下,生長出優質的茶樹植株。
◎迷人清香,變化萬千的飲茶文化
*住在緬甸北部的撣族人會將藐(miang),也就是野生茶樹的葉片蒸或煮過,團成球狀,搭配鹽、油、大蒜、豬油和魚乾食用。
*日本人給予飲茶的極高聲望,隨著西元1623年「御茶壺道中」年度盛會而展開。這是一趟長達三百英里的旅程,目的是要將宇治產區當年的第一批新茶送到將軍居住的江戶(即現在的東京)。
*在1666年到1680年間,飲茶在荷蘭變得流行起來,富有的家庭裡會有一間特別的「茶室」,而較低階層的公民(尤其是女性)則會組成飲茶俱樂部,並將聚會地點訂在啤酒館。
*在十七、十八世紀的荷蘭,茶不是用杯子喝,而是用碟子,而且要發出他人聽得到的吸啜及嗅聞聲音,來表示滿意,這才是對女主人提供「好茶」的禮貌回報。
*在十八世界的英國,茶壺是最昂貴的瓷器,容量不超過240毫升,而且茶杯的容量幾乎不超過一個大湯匙。
*下午茶風俗的出現,要感謝第十七任貝德福德公爵的夫人安娜。當時,午宴是某種形式的野餐,然後一直到八點的晚餐之間都沒有其他餐食;而貝德福德公爵夫人增加一條新規定:要在五點的時候提供茶和糕餅。
*西元1830年代,茶被禁酒改革者徵召為同盟,以用來推翻英國的酒精性飲料。茶話會在利物浦、伯明罕和普雷斯頓舉辦,參加人數高達二千五百人,所有與會者都獲得茶水招待。
*里昂茶店是最佳英國飲茶傳統的真正代言人,其延續了四十年的信念是「兩便士一壺好茶」,同時最具特色的是那些被暱稱為「妮皮」(nippy)的迷人女侍。
*最早的「空中飲茶」服務開始於英國,由往返倫敦與巴黎間的帝國航空公司在西元1927年所開辦。
*世界大戰期間,許多英國工廠興起了一個新習慣,就是派出類似於鐵路月臺所使用的茶拖車巡行廠內,並在早上十一點左右前往工人的工作臺和機器旁。
*在日本火車站,沿街叫賣的小販會出售綠色小瓶裝的茶給旅客,一瓶四美分。這些瓶子裡裝的是大約470毫升的熱茶,而且頂部附有一個玻璃杯。
茶是人類的救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