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遊戲陪伴孩子走過情緒風暴:培養孩子的IQ、EQ、AQ、MQ能力!

NT $ 237



心理師媽媽分享的親子玩具箱,
讓父母透過陪伴來為孩子排解情緒壓力,
協助孩子在挫折逆境中,
找回內在的心理能量、培養孩子的優秀品格。

「心理師,為什麼我的孩子在學校都不跟朋友玩?」
「心理師,每次叫他寫功課他就會生氣,是不是故意跟我作對?」
「心理師,我的孩子到底怎麼了?為什麼我每次都告訴他不要傷害自己,但是他還是會傷害自己?」
「心理師,我都已經照學校老師說的方法去告訴孩子,該說的都說了、該罵的也罵了、不該打的也打了。可是,他還是一樣啊?」
「心理師,自從我跟太太離婚之後,我的孩子都不太說話、變得悶悶不樂,他到底怎麼了……?我是不是做錯了?」

玩遊戲是孩子的天性,但孩子遊戲真的只有「好玩」嗎?在「遊戲」的過程,孩子不只「重現」了他的生活,也在遊戲中「解決」現實的「困境」。陪孩子遊戲,比爸媽想的還要重要喔!
華人父母於孩子的成長過程著重於認知學習,因此在孩子成長的過程,為他們選擇購買的玩具或遊戲多以「數理邏輯」、「語文學習」、「記憶訓練」為主,然而大多爸爸媽媽對孩子的挫折與情緒卻不知如何回應而煩惱。從心理學及遊戲治療的觀點來看,玩具不僅是玩具,讓孩子自由的遊戲、玩玩具,有更多兒童發展重要的意涵,對於訓練孩子的智力商數(IQ)、品格商數(MQ)、情緒管理(EQ)與挫折復原力(AQ)的發展,都有相當大的幫助!
很多爸爸媽媽感受到孩子的焦慮、生氣、無助與痛苦時,往往只會急著糾正孩子的錯誤行為來減低內心的擔憂,事實上,這時候如果能為孩子選擇適當的遊戲媒材並搭配適時的引導互動,爸爸媽媽就可以在生活中,透過陪伴來為孩子排解情緒壓力,協助孩子在挫折逆境中,找回內在的心理能量,進而擁有孩子成長的品格能力。
爸爸媽媽運用5大類玩具,
陪伴孩子從遊戲中學習面對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書透過「遊戲治療小劇場」以故事情境協助爸爸媽媽理解孩子情緒的困境、說明情緒困擾背後的成因,以及如何使用遊戲媒材來協助孩子的情緒調適、挫折容忍力、道德品格發展。
選擇陪伴孩子建立心理能量的玩具時,爸爸媽可以選擇不同類別的玩具來引導孩子,達到遊戲治療的效果。本書對於遊戲媒材選擇的建議,採用的是阿德勒(Adler)學派遊戲治療師泰瑞.考特曼(TerryKottman)的理論,將遊戲媒材分成表達類、撫育類、扮演類、恐怖類及宣洩類等五種不同型態:
●表達類玩具,例如:黏土、水彩
功  能:作為孩子表達情感的媒介
特  色:可以自由變化不同造型、調色
療癒成效:孩子自由表達感受,發揮創造力,發展正向的自我概念

●撫育類玩具,例如:娃娃屋、餐廚道具
功  能:被照顧者的情緒流動
特  色:展現家庭關係、連結情緒
療癒成效:孩子可以獲得安全感及情感慰藉

●扮演/想像類玩具,例如:醫生遊戲組、收銀機與錢
功  能:重現生活的經驗、取得生活掌控權
特  色:發展自我能力、促進內在與外在的平衡
療癒成效:學習新的技能、面對現實生活的挑戰

●恐怖類玩具,例如:可怕動物玩偶
功  能:取得生活掌控權
特  色:面對害怕情境
療癒成效:學習面對焦慮與害怕情緒,修復創傷經驗

●宣洩/攻擊類玩具,例如:黏黏球盤玩具
功  能:發洩壓抑性情感
特  色:表達及宣洩情緒
療癒成效:情緒發洩、獲得解決問題、自我保護的能力

本書特色
◆作者張雅淳心理師擁有1,500場次以上親職教育講座,同時是【教育廣播電台】的「樂活家庭人物誌」節目固定嘉賓。
◆本書以故事情境協助爸爸媽媽理解孩子情緒的困境、說明情緒困擾背後的成因,以及如何使用遊戲媒材來協助孩子的情緒調適、挫折容忍力、道德品格發展。
◆針對表達類、撫育類、扮演類、恐怖類及宣洩類等五大類玩具,深入淺出說明功能、特色與成效,成為與孩子情緒調適的橋梁,本書是父母陪伴孩子心理成長與使用遊戲媒材的重要指南。


遊戲 療癒 心理師 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