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特色】--------------------------------------------------------------------------------------〈
亂世進取之學術,亂世發跡之學問
★讀者口碑推薦,暢銷修訂版全新上市
★鬼谷子,經天緯地,研習者常建奇功偉業
●謀略佈局之法
●經營管理之道
●識人面相之術
●處世應對之機
●言談辯論的技巧
●權謀策略的智慧
■原文與註解同時呈現,讓讀者深刻體會《鬼谷子》的奧妙與智慧!
為了方便讀者閱讀,本書的編排方式以摘取原文的精華部份,逐字逐句的翻譯,並且結合當代事例;同時,於書末收錄《鬼谷子》的全文與譯文,讓讀者可以體會數千年前中國人的謀略與權術之精髓,進而對於自己的人生,有更完善的規劃與安排。
■被稱為智慧禁果的東方神秘之書!
當代縱橫家美國原國務卿季辛吉說自己是「鬼谷子的學生」。
德國歷史學家、社會政治學家史賓格勒高度評價了鬼谷子的思想:「鬼谷子的察人之明,對歷史可能性的洞察以及對當時外交技巧的掌握,必然使他成為當時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並強調了它在當今國際競爭中的借鑑意義。
在日本,不僅早就有了「縱橫研究院」,且自稱「鬼谷信徒」者甚眾。著名學者大橋武夫曾把一本《捭闔術》的影印本稱為「祕書」而逐字翻讀,並用現代日語將之寫成「大橋派鬼谷子」。
在東南亞諸國,近年來也紛紛設立了相關的研究機構,興起了「鬼谷學」,菲律賓還辦有相關月刊,設有「鬼谷子學術獎金」。
【內文介紹】--------------------------------------------------------------------------------------〈
【原典】
粵若稽古一,聖人之在天地間也二,為眾生之先三。觀陰陽之開闔以命物四,知存亡之門戶五,籌策萬類之終始,達人心之理,見變化之朕焉六,而守司其門戶七。故聖人之在天下也,自古及今,其道一也八。變化無窮,各有所歸九。或陰或陽,或柔或剛,或開或閉,或弛或張。是故聖人一守司其門戶,審察其所先後,度權量能十,校其伎巧短長。
【注釋】
一、粵:句首語助詞,表莊重。若:沿著。此指上溯。稽:考察。
二、聖人:《鬼谷子》中所言「聖人」有兩種含義,一種指古代有所貢獻、有所創見的大智大勇之士,一種指當代精於縱橫權術的遊說辯士,與儒家所言「聖人」有別。此句中的「聖人」當指前一種。
三、眾生:泛指萬物生靈。此處特指民眾。先:先知先覺,指能夠預測事物發展動向,掌握事物發展規律的人。
四、命物:意指抓住事物本質,表述事物名稱和性質。
五、存亡之門戶:指世上萬事萬物生成、發展滅亡的關鍵所在。
六、朕:指可以觀測到的事物發展形跡、徵兆。
七、守司:把握,掌握。
八、其道一也:即言自古至今,聖人的做法、目的都是一樣的。
九、各有所歸:即言事物的發展變化皆有一定規律可循。
十、權:權變。此指事物可以變化、可讓人施術變動其發展方向的成分。能:能力。此指事物保持自己的不變性從而按自己的固定軌跡運行的能力。
【譯文】
先讓我們來考察一下歷史吧。古代那些大智大勇的聖者生活在人世間,之所以成為芸芸眾生先知先覺的導師,是因為他們能夠透過對世界上萬事萬物陰陽、分合變化的觀測,揭示它們的本質屬性而替它們立一個確定的名號,並洞曉其生成、發展、滅亡的關鍵所在,追溯事物發展的歷史過程,預測其結局,還能洞察世人的心理變化規律,及時發現世上事物、人事的發展徵兆,從而把握其關鍵所在。所以,聖人在社會上立身處世,從古到今,其遵循的規律都是一樣的。由此而論,世間事物雖然變化無窮、紛紜萬端,但皆有其自身的本質特徵與發展規律:或歸於陰,或歸於陽;或以柔為特徵,或以剛為特徵;或以開放為主導,或以閉藏為主導;或鬆弛不固,或緊張難入。因此,聖人在處理世間事務時,總是善於發現事物規律,把握事物關鍵,考察事物的發展過程,揣度、研究事物可變性和不變性以及事物應變能力的強弱,因才而用、取長補短、有的放矢地處理問題。
【以史為鑑】
司馬燾巧施連環捭闔計
戰國時期,中山國國王的妃子陰姬和江姬都很受寵,兩人都想作王后,故經常明爭暗鬥。縱橫策士司馬熹見有機可趁,便暗中派人去遊說陰姬:「做王后的事可得重視!一旦爭到手,那可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了;爭不到手,不但自己有性命之憂,還會禍延九族,早晚被得勢者滅之而後甘!若想穩操勝券,最好去找司馬熹出主意。」陰姬聞言,忙請司馬熹獻策,並許以重金酬謝。司馬熹應承下來之後,便一步步施展開其精心謀劃的連環套式「陰陽捭閹術」。
他先去拜見中山王,自告奮勇說要去鄰國走走,藉機刺探對方消息,再回來謀劃強國之策。中山王自然高興萬分,下令替他備上禮物讓他先去趙國。
司馬熹見過趙王,在閒談中故意說道:「早聞貴國出美人,可是我轉了幾天,還真沒見到有哪一位超過我國那位陰姬的。」趙王聞聽此言,頓時來了興趣,忙問究竟美到什麼程度,司馬熹便添油加醋、繪聲繪色地向趙王描述道:「美目盼兮,巧笑倩兮,芙蓉如面柳如眉,有傾國傾城之姿、沉魚落雁之貌!」趙王聽了恨不得馬上收入自己宮中,忙問司馬熹:「有無良策將之獻於本王?」司馬熹故意頓了一下,近前悄聲說:「她是我們大王的寵妃,我怎敢妄言?請大王忘了這話吧,否則傳揚出去,小的腦袋不保啊!」趙王冷笑一聲,下定決心非弄到手不可。
司馬熹見此行目的已達到,忙收拾行裝回到了中山國,且立即進宮向國王報告:「趙王昏庸透頂,又殘暴至極,只知攻攻殺殺;又沉迷酒色,荒淫無道。我已得到可靠消息,說趙王看中了陰姬,正千方百計要將之納入宮中!」「豈有此理!」中山王一聽,勃然大怒,「竟如此肆意妄為,簡直是欺人太甚!」司馬熹故作急切地安撫道:「請息怒,大王!目前趙國比我們強大,我們能打得過他們嗎?若趙王硬來索取,若不給,打起來有亡國之危;給若是,大王您又會被天下人恥笑說堂堂一國之君連自己的妃子都保護不了……」「那你說該如何處理?」中山王何嘗不明白形勢,又氣又急之下,便不耐煩地打斷司馬熹的話頭,向他徵求意見。司馬熹見國王已六神無主,鑽入自己套中,不由得心中竊喜,但仍假裝稍稍思考了一下,才湊近前說道:「我想到一個辦法可以打消趙王的這個念頭。不如大王即刻將陰姬冊封為王后,讓趙王死心。當今天下還沒有誰敢公然索要別人的王后做妻子的,即使國家再強大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否則,必將引起列國公憤,就算真的開戰,友邦也會出兵幫助我們的。」「好!就這麼辦!」中山王聞言如釋重負,馬上傳令冊封陰姬為王后。趙王知道後,果然也死了心。陰姬對司馬熹千恩萬謝,自然也給了他不少好處。
之所以稱司馬燾此計為「連環捭闔計」,是基於他在陰姬、中山王和趙王這三方人物之間多方周旋,縱橫捭闔。無論是面對這三人中的哪一個,司馬燾都能因人而異、適時適當地有所「開啟」,有所「閉藏」,該說什麼、說多少,用「陰言」還是用「陽言」……他都胸有成竹、進退自如,使事情朝著自己預期的方向發展,最終達到自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