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腦科學權威科普作家謝伯讓
探究從人際情緒、認知、語言到社會互動
在意想不到的實驗發現中
一窺孩子大腦與心智的不可思議
身為台灣認知神經科學、腦科學家,並不斷致力於科學普及教育的謝伯讓,在2014年誕育孩子的七年之後,以「育兒教養挫敗專家」之姿,再度寫下此腦科學科普書,以記錄撰寫科學故事的方式,分享自己的教養體悟,以及對腦科學研究學習心得,同時配合觀察孩童並對照發展心理學文獻,希望以「知識引路人」的角色,幫助讀者透過理解人類心智起源與大腦發展歷程,更懂孩子的內心世界,擁有足夠知識選擇合宜的教養方法,以期把握學習與發展的關鍵期,提升孩子心理更健康發展。
這本書適合誰?
1.對腦科學科普知識有興趣的青少年、成人
2.對0-15歲孩子的大腦與行為感到好奇的親師
3.研習大腦與心智發展的教育工作者
關於人類的心智起源,本書帶你深入探索以下重要問題:
★零歲的人腦,如何逐步萌發出複雜的心智?
★嬰兒如何習得語言?
★知識與概念,是先天帶來,或是後天習得?
★孩童能否推敲人心,進行道德判斷?
★孩子的本性,是善或惡?
★關鍵期與神經細胞新生,如何影響人類學習?
★青少年的大腦與心智如何變化?
★人類的意識本質是什麼?
你知道嗎?————
▍十八個月大的孩童雖然還不會說話,卻已經會主動幫助別人。
但可別因此以為嬰兒就是「性本善」,因為他們的善惡偏好是有但書的,研究發現,嬰兒不僅是功利主義者(喜歡對自己有利的人),還是種族主義者(喜歡和自己同類的人)。
▍嬰兒喜歡父母逗他玩,因為他們已有能力想主動參與社交互動。
日常親子互動不僅會影響孩子當下的壓力反應,也會決定他們未來如何面對壓力。幼年時期擁有足夠安全感與良好社交經歷,有助心理健康發展。
▍對三歲的孩子而言,說謊是常態
說謊是孩子正常的認知發展,不妨正向看待,引導成為孩子適應複雜社會的正面能力。強調說實話的正向好處,是減少孩子說謊行為的最佳策略。
▍青少年的叛逆冒險行為,其實目的是為了降低社交風險。
引領孩子透過同儕力量去認同正面的態度和行為,取代過去對抗式的「高壓管教」與被動式的「理解疏導」。
本書特色:
➤匯聚綜整50+腦科學實驗,探究大腦與心智的研究趨勢➤
➤透過簡短有趣的科學故事,為想像力與創造力帶來啟發
➤深度認識兒童腦科學,建立教養自信,幫助孩子健康發展
透過腦科學的研究,人類真的可以,更了解自己嗎?腦科學研究已知已經拓展至認知行為神經科學領域,甚至涉入社會、心理與文化研究的範疇。透過伯讓的文字,除了讓我們更深入淺出於腦科學對「發展」與「認知」的新發現,也進一步領悟王爾德說過的:「對我而言,生命的任何理論,都無法與生命本身相比擬。」————謝哲青/作家、知名節目主持人
不少人對教養書的看法多是:「要教我具體方法來幫助孩子。」這種應用類型的書固然好,但其實我也很愛看科普書。謝伯讓老師的文筆洗鍊,將與發展相關的腦科學娓娓道來,就像看一本故事書一樣吸引人。————蔡宇哲/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