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推薦☆洪伯邑(臺大地理系教授)☆霍赫希爾德(《利奧波德國王的鬼魂》作者)☆露絲.雷舒爾(著名美食評論家)
糖、鹽、茶、棉花……原物料改變人類社會的世界史,
必須再算上「棕櫚油」這一筆!
就像鹽、棉花和糖深刻且不可逆的改變了人類的經濟和地貌景觀,形塑地緣政治的現實和我們的健康問題一樣,「棕櫚油」也是如此,並且影響力有增無減。
跟隨著作者祖克曼的步伐,讓我們展開這趟橫跨全球、時間幅度綿長的旅程,重探殖民主義與商品拜物教的影響,也會了解到現代食品製造系統的全球化和工業化進程。
個人該如何吃得健康?糧食安全與貧富大有關係
更牽涉到國際政治關係、不同的社會改革運動策略、跨國大公司的操縱、新世紀文明病與霾害、帝國與殖民主義遺緒、發展中國家與全球南北方正義的議題設定……
包括連紅毛猩猩的生存都「油」跡可循!
在祖克曼筆下,棕櫚油毫無保留地滲入每一個消費者的日常生活。
過程從十九世紀的德國以及後繼的殖民化,展示出為了搾取利潤的貪婪如何驅逐以土地為基礎的人們,並以棕櫚園取代了原有居民的小片土地。
這些產品包羅萬象,包括肥皂、口紅、能多益(Nutella)——被棕櫚油滲透的清單令人震驚。
★2022年瑞秋‧卡森環境書寫書籍獎二等獎
★2021年西格德‧奧爾森自然書寫獎(SONWABookAwards)傑出獎
★2022年紐約公共圖書館海倫‧伯恩斯坦傑出報導獎決選入圍
「祖克曼的研究十分鋒銳,文字敘事引人入勝」
——瑞秋‧卡森 環境書寫書籍獎評審評語
「食人蟒、離群的失控大象、武裝黑幫、腐敗政客、兇殘的決策者、現代奴隸主。
在這本書中,這些全都會遇到。
這是第一次有針對世界上這種環境破壞最深的產品,進行詳盡的調查。」
——貝瑞‧伊斯塔布魯克(BarryEstabrook),
《吃》(JustEat)與《番茄之地》(Tomatoland)作者
㊣內容簡介: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棕櫚油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在世界各地,棕櫚油產量在過去十幾年中幾乎翻了一倍:油棕櫚種植園在地球上,覆蓋約紐西蘭大小的面積;美國賣場裡,幾乎一半的產品,棕櫚油皆以某種形式潛藏在貨架上,等著消費者帶回家。但是棕櫚油產業的革命,其實建立在偷來的土地和奴隸勞動之上,不僅席捲各地、撼動不同社會既有的文化,而且毀滅性的導致了標誌性動物瀕臨滅絕,並在東南亞地區造成大幅度的景觀改變。而為了替農場清出空間而點燃大火的碳排放量,也深刻影響其他工業化已開發國家。詹姆斯‧比爾德獎(JamesBeardAward)獲獎記者喬瑟琳‧祖克曼花了數年時間旅行全球,從賴比瑞亞到印尼,從印度到巴西,發掘這種影響人類和環境甚巨的植物與整個產業、飲食文化,而相較於此我們卻對這知之甚少。
本書引人入勝的敘述,融合了歷史、科學、政治和食物等元素,從這些故事中可以看出,這種隱藏的成分已完全顛覆人們的生活。這份傑出的調查報導,讓我們在大賣場商品架、網路購物準備將貨品放進購物車的時刻,多想一下——我們所做出的購買選擇,與我們生活其中、處境艱難的地球之間緊密相連。
㊣推薦語:
我們大多數人現在都了解棉花、糖和黃金等商品如何定義帝國和剝削的進程。作者在這項列表另加上一項——值得注意的是,99%的時間我們甚至不知道自己消費這項物品。這本書會讓你以不同的眼光看待廚房和浴室裡的物品——以及世界上某處本應富饒的大地,此刻卻持續存在貧困和飢餓。
——霍赫希爾德(AdamHochschild),《利奧波德國王的鬼魂》、《埋葬枷鎖》作者
作者往返世界各地、回顧過去,並向我們展示對棕櫚油利潤的胃口,讓我們在人類苦難、環境惡化和喪失生物多樣性方面付出了多少代價。這項非凡的調查性新聞工作會讓你哭泣和咬牙切齒。它會讓你充滿憤怒。
——露絲.雷舒爾(RuthReichl),美食評論家與暢銷書《天生嫩骨》、《廚房歲月》作者
我原本一直認為棕櫚油只是另一種能免就免的食品成分,因為它含有高比例的飽和脂肪,但在閱讀了本書之後,我再也不能以同樣的方式看待它了。我現在明白,棕櫚油代表著晚期資本主義最黑暗的一面。這是一個充滿說服力的醜陋故事。人們需要知道這個故事。
——瑪莉安‧奈索(MarionNestle),紐約大學營養、食品研究和公共衛生學榮譽退休教授與《問問瑪莉安吧》(LetsAskMarion)作者
對於正在尋找有關棕櫚油之戰及其背景的入門讀物的讀者來說,《棕櫚油帝國》是一本很有啟發性的讀物,引人入勝又內容豐富。
——阿紹卡‧穆克波(AshokaMukpo),蒙加貝新聞網(Mongabay)
作者帶領我們踏上一場令人不安的時空歷險,講述一項已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產品成分。棕櫚油與殖民和奴隸制至今有著內在聯繫,且在我們的消費主義文化中無處不在。可悲的是,這類剝削不僅反映出我們的全球糧食系統,也已經產生了可怕的後果。——皮耶‧蒂亞姆(PierreThiam),塞內加爾主廚與YoléléFoods共同創辦人
這本書在對鉅觀的複雜問題,以及身臨其境對生活在棕櫚油生產地區的人的生活之間,進行了平衡報導。……這本書提供了一線希望,從愈來愈多人投身抵抗這個產業之際,同時向更多人傳達對「棕櫚油危機」的認識。
——《美食學期刊》(Gastronomica)
作者縱橫交錯於四大洲,以生動且解答疑問的方式,揭露了這種植物物種造成對我們文化、經濟和生態體系的危害。
——《書目》雜誌(Booklist)星級評論
這是一份詳盡、證據確鑿的紀實,報導棕櫚油生產歷史及其造成的生態破壞。
——《科克斯書評》(KirkusReviews)
作者生動地描述了被棕櫚油產業壓迫的人和土地,將十九世紀的帝國主義與當今跨國公司的剝削現況連貫起來。這項深度報導敲響了沉痛嘹亮的警報。
——《出版人週刊》(PublisherWeekly)
這本書將讀者帶入棕櫚油之國的核心,快速詳細地了解商品所播下的破壞種子。
——公民食(CivilEats)新聞網
☆豈「油」此理.「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