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讓人清醒,而快樂更需要用心駕馭。
在這不完美的人世間,鮮明地活著。」
懵懵懂懂地往前走,哪裡有光就往哪裡去;
我們辛苦一點、無奈一點,當然,也可能豐富一點點。
▎知道自己要去哪裡,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
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你必須學會融入,才不至於看起來那麼寂寞。你必須學會這個世界上,那些看得見、看不見的規則,在「做自己」和「取悅他人」之間,找到平衡。很長時間,我對這努力經營出來的樣子感到滿意,但內心很清楚,這不是生活的真相。直到開始做裁縫、當個手藝人,我才發現:不要去做那些對的事情,而是去做你真正想做的事情。然後,我進一步發現:能用自己喜歡的東西養活自己,還可以這麼有樂趣,真好。
▎穿衣服的人比衣服本身更重要
我希望透過衣服這個媒介,向更多人傳遞:過一種忠於內心的、真實的生活,讓每一個女人成為她自己。
我只做合適的衣服,而不是「正確」的衣服。就像人一樣,得體就好了,不需要那麼正確,正確往往會遠離生動。我有一個朋友,她有很多缺點,但我喜歡她,連同她的缺點一起喜歡,我是想在她身上找到想要的自己吧——是的,不需要活得那麼正確。
衣服是靜止的,但人是活的,不同的人會賦予它不同的意義,每一件衣服從它被製作出來,就開始了另一種生長,它的溫度和感情是穿衣服的人與它共同創造的。要記得,是我們在穿衣服,不是衣服在穿我們。
▎人生最溫柔的部分,一直住在鄉村裡
我所生活的這個鄉村,有美好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有放鬆而沉靜的氛圍,有我一輩子受用不盡的安全感,到處都能看到對待生活的達觀和善意。
對自己是農村孩子的身分認同,並不是一開始就有的。我也曾經懊惱,那是當我八、九歲離家上學的時候,我發現全班同學就我一個是在農村長大的。就像一隻放養的小野獸,我不懂得如何與他們相處。那些在都市長大的孩子,有多麼令人驚嘆的世界和眼界啊!他們知道的東西我都不知道。但是很快的,他們知道的東西我都知道了,我知道的東西他們可能永遠都不會知道。就像龍應台說的,上一百堂美學的課,不如讓孩子在大自然裡行走一天。
一個在童年擁有過如此美好的鄉村生活,被愛和美餵得飽飽的人,總不會對當下要求太多。成年的路上,每當遭遇不幸和欺騙,儘管也會難過、感到受傷,但最後我自己總能從那種負面情緒裡走出來,我很清楚,那都是因為我在鄉村生活裡早就預存的能量使然。
〔本書特色〕
帶孩子、做衣服、寫字,這三件事是作者過去幾年生活的主線,同時也是這本書的主題,這是一本關於「生活」和「生活方式」的書。身為三個孩子的母親,自己的個人時間越來越少,但人生總得設定目標,作者最大的樂趣就是「觀察」,觀察日常瑣事中的點點滴滴,再將心中所感化為文字與讀者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