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蛾撲火:兩個女人組織工會的故事

NT $ 432


團結力量大,但「團結」到底是什麼?
工人的權力,只能來自老闆嗎?
這是一本來自美國工運組織者,從工會內部反省的非虛構寫作
它不是「工會指導手冊」,而是呈現勞工運動的人性面貌
野火燒不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蛾和火,是書中緊緊相纏的隱喻。蛾是盲目追逐火焰,或者迎向光明?火是象徵希望還是危險?
  蛾的毛蟲吐絲自纏,在繭中分泌酶來溶解自己,使自身「變性」,在破繭而出的最終階段,牠必須蛻去那層緊繃的乾皮,不然就會死。

  作者黛西──一個上過大學的白人女性,來到亞利桑那州鳳凰城危險的洗衣廠,企圖組織一個充滿移民工的工會。工人們日復一日在沒有安全裝置的生產線上工作,從醫院、飯店、餐廳輸送來的骯髒布巾,包裹著針頭、糞尿、嘔吐物……。不需向他們解釋「階級」是什麼,看看疲憊的身體、大大小小的工傷、只夠付房租和廉價食物的薪水、不斷調快生產速度的上司──階級顯而易見。問題是,如何讓「我們」團結?
  墨西哥女工阿爾瑪準備好要在洗衣廠組織工會,她影印一張張的傳單、敲同事們的家門、說服周圍的人簽工會卡、帶頭停工並將請願書甩在主管桌上。她問,「每個人都害怕,所以是什麼讓某些人跨過恐懼的門檻?全憑憤怒嗎?是勇氣嗎?那些在恐懼中倒下的人,是太害怕,或只是不夠生氣?」
  黛西和阿爾瑪在這場勞工運動中是並肩的戰友、親密的朋友,但仍要面對的是,專業組織者和其協助組織的工人,核心的差距是什麼?
  這本書描寫組織洗衣廠工會的艱苦過程,有珍貴的歡笑、互助、友誼,同時也反省工會內部的民主、組織者由上而下的領導性、對於掌握權力的錯誤妄想、上級工會的政治鬥爭……在勞工運動中,工人要面對的不只是資方,也包含所屬的工會及自己。另一方面,書中也爬梳美國勞工運動百年來未正視的性別議題,「工會的男人總認為女人是靠不住的士兵」,然而一九○九年受不了男性工會幹部空話而上臺登高一呼總罷工的,是一位縫衣女工。
  貧富差距愈來愈大、勞動條件愈來愈糟,是全球的趨勢,還有什麼條件組織工會?反過來說,這一切使我們憤怒,憤怒促使人戰鬥,工潮正於世界各地死灰復燃,我們也需要做好團結的準備,思考團結的意義。時機到來,春風又生,野火燎原。

◆專文導讀◆
孫窮理|《焦點事件》記者
◆專文推薦◆
陳素香|臺灣國際勞工協會理事長
周聖凱|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祕書長

★★★各界好評推薦★★★(依姓名筆畫排列)
成令方|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退休教授
吳靜如|臺灣國際勞工協會研究員
阿潑|媒體工作者
孫友聯|臺灣勞工陣線祕書長
梁秀眉|臺灣基層護理產業工會、無論如河書店創辦人
陳昌遠|前印刷廠作業員、詩人
陳柏謙|臺灣勞動歷史與文化學會祕書長
陳雪|作家
劉念雲|工作傷害受害人協會專員
蔣闊宇|《全島總罷工》作者
盧其宏|共力研究社研究員
藍佩嘉|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
蘇盈蓉|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常務理事


高雄 洗衣 桃園 工會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