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史的趣味

NT $ 396


挖掘歷史背後那隻看不見的經濟之手!

◎暢銷書《經濟史的趣味》全新增修版
◎賴建誠(清大榮譽教授)、何泰寬(台大經濟系教授)帶你看故事學經濟

趕走荷蘭人的不是鄭成功?
寡婦守節不是道德要求?
沒有瓦特改良蒸汽機,工業革命依舊會發生?
為何漢人不吃牛、穆斯林不吃豬、日本人愛吃生魚片?
以上所問其實都是經濟問題!

用經濟破解刻板印象
本書收錄許多令人感到不可思議,或經常視為理所當然的歷史案例,若用經濟學角度思考將可有新的解讀。貞節牌坊是明清寡婦守節的明證,一般認為這是基於傳統道德教化的要求,實際上卻是為了財產權、扶養權等權衡下的理性考量。鄭成功之所以可以趕走荷蘭人,是因為荷蘭人發現東亞的經濟利益太低,原本就想走了,所以更不想花時間跟鄭軍糾纏!

從歷史故事學習經濟思維
歷史故事裡往往又埋藏許多經濟學概念與規則。鍵盤上的英文字母為何不是用字母順利排列?目前全世界通用的軌道寬度,包含我們的台鐵與高鐵,為何都是143.5公分?這些例子顯示許多經濟現象是習慣或「路徑依賴」所造成的,而非基於科學根據的理性選擇。此外,中世紀英國軍隊使用便宜又可以遠射的長弓,但法國軍隊卻選擇昂貴又只能近距離攻擊的十字弓,說明了最終選擇不見得是最優選擇。

歷史中的貨幣制度與理財投資
你知道《綠野仙蹤》其實是個金融故事嗎?裏頭的黃金道路和女巫的銀鞋是貨幣史上金本位和銀本位的隱喻。而經濟學大師凱因斯死後留下大批美術收藏,他蒐集藏品背後又藏有哪些邏輯與方法值得我們效法?

用經濟學讀出歷史的不同趣味
「經濟史的趣味」原是賴建誠教授在清華大學開設的通識課。本書收錄過去課堂上實際閱讀的文章,經過重編增刪,分為38個主題向讀者介紹了習俗對制度與行為的影響、如何用經濟思維破解原有的刻板印象、用經濟解析國家興衰與戰爭,並用歷史案例介紹經濟學概念、解說金融貨幣史以及名人的投資故事。每章都是一則充滿趣味的歷史案例和經濟分析的精采辯證,內容精實易讀,充分展現經濟人的獨特洞察力。讓讀者在享受閱讀歷史的樂趣之餘,也能學習經濟學知識。

◎好評推薦(依姓氏筆畫序)
王伯達/《王伯達觀點》創報人
唐珮玲/地檢署觀護人,《我是你的觀護人》作者
陶宏麟/東吳大學經濟系特聘教授,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中心合聘研究員
鍾文榮/《巷子口經濟學》作者


故事 國軍 經濟 破解 趣味 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