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踩踏在虛空中的足跡
這是一首全新的曲調,我的歌唱既沒有目的,也無所企圖,
只是因為我活著,全然地活著,我感受到生命的喜悅。
歐雪貞‧讀後記
《隨想集》是鴻韻老師於2013年到2022年平日思緒之流的總集,如作者自道—此十年是其人生中最為跌宕起伏的歲月,我流觀其思緒,縱橫古、今、中、外,穿流於文、史、哲、宗教、藝術,如一場華美的盛宴,無聲而大美,其中“萬物有情"這個主調流貫在其書的每一篇章中。
作者往往化身為一隻園丁鳥,引領我們駐足山林、放緩腳步,融入大自然—
“柚子花施展她的百步迷魂香,整座山谷都淪陷了。”
“櫻花匆匆的腳步才離開,木棉花和洋紫荊花就興沖沖地蜂擁而至,金黃與艷紅燃燒在春末的晴空,你在哪裡?書齋?還是暗室?”
“田裡的大芥菜,彼此斥喝著、碰撞著、推擠著,掀起一波波的驚濤駭浪。最後它們都得沉入醃缸,靜默地品嘗生命的另一種況味。”
誠然,與自然共舞,何等逍遙,但美景無常,只在當下的一瞬—
“風來了,它鞠躬,向水邀舞,它們跳起華爾滋,在風的懷抱裡,水的長裙翻飛,直到襲來了一陣狂暴的急雨。”
“霧之來,如千軍萬馬之夜襲,霧之去,如一場夢之醒覺。”
同時,我們也聆聽到生命淒美的小調樂章—
“我為這隻碩鼠所尋的安息地很美,和托爾斯泰在樹林中的墓地一樣的美,甚至比托爾斯泰的更美,因為不會有任何人來打擾牠永恆的寧靜。”
不僅仁愛動物,作者也與植物同情—
“我獨自來此,為茶樹解開纏身的藤蔓,一小時之後茶樹破顏微笑了,我卻疲累不堪,站起身來,那茶園卻是無邊無際呢!”
“四天前,一把鐮刀割下了它(芥蘭),斷了它與大地的連結,它的生命無所依歸,我留它在書房的桌案上,試著給它一些生命的動機與動力,這支芥蘭逐漸蓬勃的生長,開出了三朵小花。”
讀此皆令人怡然心喜,但《隨想集》也提出了一些令人省思的嚴肅議題,例如:美學的濫用、宗教的對立、政體的實驗、現代文明的荒疏與困境、科技與人類的未來……,試引一段:
“就是因為烏托邦是不存在的,所以烏托邦才是烏托邦。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不是為了要經驗烏托邦,而是為了要經驗心靈與身體的雙重苦難,在苦難之上,建構一個不存在的烏托邦,作為永恆的盼望。”
閱讀著這些嚴肅的議題,正當我陷於沈思之際,作者突又化身為園丁鳥,清唱了一首無厘頭的曲調:春秋時代吳國公子季札與東晉時代隱士陶潛,兩人相約於樹下飲酒暢談,這分明是俞伯牙與鍾子期故事的翻版,而作者卻倒錯時空,發揮了極致的想像,令人破顏而笑。
《隨想集》關涉著人類的文化與人類的文明,而它更貼近於人性的本真。我讀之不倦,每翻一頁,思緒如山谷清泉泊泊湧出;時值暮春時節,我遙想著鴻韻老師與諸舊識新知,人手一卷,散坐於樹林中,風吹書動,聽聞花葉飄落無聲。
於是,在俗世的浮沈中,我心中的火種復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