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代的憂鬱,是樹的憂鬱;上一代的憂鬱,是鹿的憂鬱。一隻動物上路,四蹄一躍,光溜溜,幾近無法回頭,無太多行裝,因而遷居至此,忍痛割捨。」
這是一部關於香港、臺灣兩地的小說。
二○一九年後,隨著社會運動波盪與國際政治形勢劇變,對香港人而言,臺灣有了新的意義:是共同體、避風港、烏托邦,也可能是再次離開的中途停頓點。《樹的憂鬱》寫下二○一九年後,港臺兩地間,人們流離的複雜心理:留下與離去、噤聲無語與續存記憶,每個抉擇都困難。因流亡、求學、移民、或結婚落腳臺灣的港人,在異地面臨的文化衝突,離開後的內在歉疚、遭遇更多元且衝突的政治分歧衝擊,格格不入或融入,夾在其間該如何調適。
「直至妳發現,人們擁獲的種種權利、關懷和愛,也許都像室友們每部電腦或手機殼後斑斕且交錯的思潮與主張貼紙們,匯成的蜃景。那麼好看,又那麼易於破損,輪常替換。」——〈野貓〉
「一個人,在將要失去自由,甚至死亡前,他必須先捍衛其微不足道而深切的價值,有時是尊嚴,有時是記憶,有時是遺憾,有時是恥辱。」——〈辦雜誌〉
「我們要怎樣翻譯我們的語言,才能抵達遠方?」——〈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