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古畫、賞文物、做設計必備知識
外行終於入門,專業豁然開朗
●全面梳理中國色彩的發展脈絡●
▌東方色彩美學奧祕,就在這一本▌
只會配色還不夠,更要知曉色彩寓意?背後學問大
前人如何運用?為何如此搭配?
▌從古畫、器物、服飾、妝容、文學▌
●全面圖解中國色彩的永恆時尚●
10大色系,快速看懂故宮文物書畫的東方色彩
▌認識中國色彩中的10大關鍵色▌
如何用在古畫器物上,這些色彩的產地在哪?
古往今來的畫家、藝匠如何使用?
在典籍中如何被描述流傳?
看懂這些,終於看懂故宮文物色彩神髓
更學會在今天繼續運用設計▌有趣典故、脈絡、故事,說給你聽
你知道嗎?色彩名稱大有學問,不同朝代流行什麼顏色?比起純粹的美感,其實中國人更偏愛有憑有據的「漂亮」?中國不講三原色而是五行色?「玄」、「纁」、「緅」、「緇」到底是什色?最有東方感的又是什麼色?哪個顏色貴族專屬?哪個顏色最貴?什麼樣的素衣,連婚紗女王VeraWang都難企及?天青色、秋香色、柳綠色、藕荷色、黛青色……老祖宗也太會取名字,太詩意了!為何中國人對紅色如此熱愛?關於留白,傳統色如何詮釋?這些有趣的典故、來由、技術,在書中都一一告訴你。深入研究書畫文物的作者,利用大量圖片,解釋這些你在故宮文物中看到的顏色由來,及脈絡分析,每篇文末更提供過去與今天的時尚設計案例。讓你不只看懂這些過去在古典文學中讀到的色彩名詞,更能在今天繼續活用。
▌色彩名稱有學問,解析名字密碼定義一種色彩,首先從名字說起。色彩的名稱是代碼,有著各自不同的來源:
●「赤」、「黑」都與火有關。
●「丹」是指紅色石頭,朱來自赤心朱木。
●「藍」、「芸」等的艸則顯示其草本植物的屬性。隨著染織的普及,更多織物相關的色名出現並廣泛應用,如「紅」、「縹」、「紫」、「絳」等等。
●「白」部中相關的字均來自物像顯現出的「白」。月之白的「皎」、日之白的「曉」、膚之白的「皙」、老人之白的「皤」,霜雪之白的「皚」、草花之白的「皅」(ㄆㄚ)、玉石之白的「曒」(ㄐㄧㄠˇ)、顯露之白的「皛」(ㄐㄧㄠˇ)等。
●粉紅的女性化,唐代女性化妝表現力驚人,喜歡在兩頰大面積塗紅,從淡到濃有「桃花妝」、「曉霞」、「醉妝」。另外,不得不感慨,老祖宗真會玩。在唐代,有一種色,不是那麼紅,叫退紅(也叫褪紅),跟今天的粉紅類似。
●柘黃有帝王氣。
●白素具潔淨感。
●青黛、秋香、藕合、月白等色,單從字面上看就美得如詩如畫。
▌10大主力關鍵色,探尋傳統色彩美學◆白,既是白色也是無色
五行中,白色屬金,指代西方,是中國傳統五色體系中的正色之一。舊時表現白的辭彙不少,如絲織品本色狀態的縞、練、素等,也有色相深一點的皟、脂白的膏,其他還有皚、皓、皎等。
◆赤,是血液、是火焰、是太陽
赤色是遠古人類對於自然和生命所萌發出的原初想像,觸發了祖先對於「美」最初的探索。在五行中,赤對應火,指代南方和夏季,也是最能代表中華民族的色彩之一。
◆紅,其實並不紅
舊時的「紅」並不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紅色,而是「間色」的紅,所謂「按赤白相間為紅,赤青相間為紫」。現在最常用的「粉紅」也是古代紅色系中的一員,但直到兩宋時才普及使用。
◆橙,赤與黃之間
在古代「橙色」並沒有屬於自己的獨立色系,而是分散在赤、紅、黃等大類中,主要借助「纁」、「緼」、「韎」(ㄇㄟˋ)、「緹」等古老色名表示,甚至有時直接使用「赤黃」二字。
◆黃,在正中間
在五色系統中,黃色為正色,象徵土地。唐代以來逐漸成為皇家專用的色彩,被列為禁色,普通百姓不能再使用。大多植物染料中所含的黃色色素純度較低,只能得到偏暗赭黃,而少數幾種植物染料如薑黃、黃檗等染出的黃色相對比較明亮。
◆綠,自然的顏色
傳統綠色無法輕易得到,必須費力將藍、黃兩種染料分層次染出,過程複雜,色相也不太好控制。「綠」字的出現比甲骨文中就有的「藍」晚很多,因此以前綠的表達基本上和藍混為一談。
◆青,在這本書裡是藍
五行中的「青」作為代表東方的正色而區別於作為間色的「綠」,在舊時的實際使用中,青卻可以指代藍、綠或黑色,常讓現代人迷惑於「青」究竟是指什麼顏色。複雜的青在唐代以後更多地指向藍色系。
◆紫,有一點善變
舊時要從自然界中獲得紫色是非常困難的,所以紫色一直也是貴族階級的專屬。紫色系的可變範圍值較大,偏紅的可被稱為緰、絳紫、蘇方等,偏青的可被稱為紒、或青蓮,而較為鮮明的新紫、真紫等一般可被認為是本紫的表現。
◆黑,是一個相對概念
「黑」在《說文》中即指焚火生煙燻出的顏色。正色「黑」指代北方、冬天,還包含「無光」,也就是「暗」的意思。其實在古代即使經過繁複的染色過程也只能製造出近似的黑,而得不到真正的黑,只是一個相對概念。
◆金,有光亮
廣義的金原是金屬五色的統稱,「五金」就包括金黃、銀白、銅赤、鉛青以及鐵黑。狹義的金,其色相主要來自黃金,特指黃金的黃亮之色,價值也最高。銀在舊時稱為白金,散發的是亮白的光澤,而銅、鐵在特定的階段也曾散發著十分迷人的光澤。
▌色彩分等級、分階級周代尚赤,秦代尚黑,唐代則更偏愛黃色,也正是從唐代起黃色成為皇帝的專用色。中國式的審美時常遊走於感性的無限與理性的極致之間。比起純粹的美感,中國人更偏愛有憑有據的「漂亮」。自古,每朝每代都有自己崇尚或偏愛的顏色。色彩也與政治「德行」共舞,不同朝代會匹配不同的色彩制度,從人們穿衣、出行、用物時的色彩,甚至是一根絲绦,一條束帶的顏色都必須符合規矩,一旦僭越,換來的便是皇帝生氣,後果嚴重。
▌色彩規則的源頭來自五行?最早,關於色彩的規則來自先秦以後的「五色」體系。五色,即是指中國古代最上位的五種顏色──青、赤、黃、白、黑。五色的形成與五行相關。就連「五」這個數字也具有無比非凡的意義。五方(東、南、西、北、中)、五臟(心、肝、脾、肺、腎)、五音(宮、商、角、徵、羽)、五色等等都源於五行,均能與「金、木、水、火、土」一一對應。同時,每個「五」又互相關聯,形成一張連動的網絡。比如,赤的紅色來自火,指示南方,代表夏天,自然也與太陽相關。
五色也有「正色」與「間色」之分。青、赤、黃、白、黑即為「正色」,而「間色」簡單來說就是「五正色」之間過渡的顏色。譬如青與黃的過渡為綠,赤與黑的過渡為紫等等,也就有了間色是「綠、紅、碧、紫、流黃」或者「紺、紅、縹、紫、流黃」的諸多論法。
▌色彩的產地與技術探尋傳統色,絕對離不開染料和顏料。舊時的染料一般取自植物,比如藍草、紅花、黃檗等我們至今仍在使用。顏料則來自礦物,比如朱砂、石青、石綠等,起初也可以用於織物染色,但隨後被更加便利的植物染所替代。與植物色相比,礦物色的濃度和固色性更勝一籌,但汲取也更加困難。另外,還有一些較為稀有的動物染料,如胭脂蟲、貝紫以及傳說中的猩猩血。中國的染織工藝起源很早,基本是在繅絲之後進行織或染,其中絹、綾、羅、紗等單色織物均是先織後染,稱為「素織」;而錦、毯等織物則是先染後織,稱為「色織」。本書也引入日本傳統色彩中的諸多案例,以便大家進行對照解讀。常用的植物染常識,如:
●朱砂、茜草染赤
●藍草染青
●紺,梔子、黃櫨染黃
●橡斗染皂
●紫草染紫
●藎草染綠等,已經採取媒染方法,媒染劑則視情況多用草木灰或涅礬。
古代
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