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有殺人,
死者的最後一頁行事曆、警方的頭號嫌疑犯名單,
卻都寫著我的名字……
雙重金匕首獎肯定的暢銷推理大師,征服世界推理文壇的小說之路起點!
泰絲‧格里森盛讚:「罕見的文學珍寶,以精湛美妙文筆寫就的驚悚小說,動人情感與緊湊懸疑性並具。不容錯過!」
*乃賴(編劇、評論)、余小芳(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常務理事)、唐福睿(律師、導演)、杜鵑窩人(資深推理迷)、游善鈞(作家、編劇)、黃彥樵(編劇)、賴芳玉(律師)──好評推薦
*英國狂銷200,000冊
*全球推出超過30國外語版本
┤故事簡介├
「有時候我覺得我是楚門。整個世界都在看我,
我的人生依照別人的期許打造,一切都是假象,
我想如果我跑得夠快,就能找到片場外的空地。
可是我永遠跑得不夠快,等我跑到,他們早就蓋了又另一條街……」
臨床心理學家喬瑟夫‧歐盧林事業有成,經營自己的診所,又有幸福美滿的家庭,但隨著他成為一樁詭異命案的嫌疑犯,這一切都在轉眼間崩解──
一名年輕女子的赤裸屍體被草率地埋在運河邊,身上有多處刀傷,鑑識證據顯示傷口是由死者自己造成,但警方難以接受如此反直覺的結論。死者是曾與歐盧林共事的護理師凱薩琳,一度對他提出性侵控訴,後來雖然撤銷,在外人看來卻足以構成他的滅口動機。歐盧林原本自告奮勇協助辦案,但發現的竟是愈來愈多對自己不利的證據──假冒他名義寫給死者的邀約信函、案發當晚診所的不明通話、死者行事曆上預定與他會面的行程,所有線索彷彿都指向他。
歐盧林清楚知道自己沒有殺人,卻在眾目睽睽下被警方押回,一夕間失去了專業聲望與家人的信任。慘死的凱薩琳是當地知名法官寵愛的孫女,負責此案的警官背負沉重破案壓力,一口咬定歐盧林就是真凶。偏偏此時的他剛被診斷出帕金森氏症,只要想到未來的漫長療程與因病失能的悲觀命運,就不禁日漸消沉,卻還必須在心力交瘁之下設法證明自己並非凶手。
同時,歐盧林診治的一名年輕患者巴比在診間裡描述自己血腥殘暴的夢境,所說的細節和命案細節不謀而合,隨身攜帶的紙張上重複寫著幾百次的「21」──這個數字正好是凱薩琳屍體上的傷口總數。
巴比的異樣言行究竟是出於精神疾病的幻覺,或是暗示他曾經目睹的罪行?他是瘋狂的虐殺犯,或是唯一足以替歐盧林醫師洗清嫌疑的救星……?
┤佳評讚譽├
余小芳(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常務理事):
作者以樸實沉穩的蒼勁筆力,把情感、脆弱和謎團安插進入充滿懸疑的故事中,並交由罹患帕金森氏症,被命運擺弄、具備殘缺美的男性主角陳述。看似書寫無關緊要的對話和小細節,卻相當引人入勝;無論是初識或與洛勃森重逢的讀者,從心理學家喬瑟夫‧歐盧林系列的起點切入,想必都能細細咀嚼動人的情節和兜攏的故事線,誠摯推薦。
唐福睿(律師、導演):
機智幽默的語調、詳盡的犯罪心理描繪、疑雲密布的反轉再反轉。非常過癮的閱讀體驗。作為踏入推理文壇的第一部作品,邁可‧洛勃森展現他強大的敍事技巧與節奏掌控,絕不亞於後續的各項作品。讓人不禁好奇,怎麼拖到現在才被翻拍成影集?
黃彥樵(編劇):
作者行文有種寫到哪走到哪的隨性感,隨著故事情節推展,慢慢聚焦,漸漸深化,越讀越過癮越糾結,像是一雙手無聲無息地掐住你頸子。生活瑣事原來是拼圖碎片,生命中看似無常的悲歡離合竟是善因種下的惡果。主角的病情和性格為案情增加懸疑和驚喜,作者充分把握線索與資訊量,讓讀者舒服、滿意地跟著故事落地,是一本好讀又好看的推理傑作。
《紐約時報》書評:
令人滿意又毛骨悚然......劇情安排精準,敘事方式聰明精湛。
《時人》雜誌:
經典的冤罪驚悚故事,讓故事主角陷於水深火熱,洛勃森不僅營造出大師級的懸疑氛圍,更在最後加上了驚人的轉折。
《週日電訊報》:
這位初登場就廣受歡迎的新作者交出一部引人入勝的作品,有逼真可信的角色和精妙的劇情。
《柯克斯書評》:
主角喬‧歐盧林開始為了自救而扮演偵探時,敘事節奏迅速起飛,他在急迫的情境下展現出色的實力,足以對抗那個決心摧毀他職業、家庭和人生的惡人。在殺手就逮之前,讀者都會迫不及待想知道他的下一個目標,讀得廢寢忘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