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登富士吾已老。」
諾貝爾文學獎‧日本文壇第一人
夜聽山音與孤獨,川端康成戰後顛峰之作
究竟是風聲,濤聲,還是耳鳴,
也許根本沒有那種聲音,
可他的確聽見山音……
《山之音》描寫自從深夜忽然聽見山音的那刻起,老人尾形信吾彷彿就被死亡的預告所籠罩,這股恐懼卻無從訴說……
川端康成以一個容易受兒子夫妻感情狀態動搖的老人灰暗心境為背景,他與老伴、兒子、失婚女兒,以及年輕兒媳的心理衝突為影,在毫無波瀾的日常中,纖細而冷靜描繪出戰後潛伏在日本家庭陰鬱的苦悶、悲傷與無力。小說家三島由紀夫、山本健吉等文藝評論家紛紛給予極高讚譽,日本文壇公認是戰後文學巔峰之作。
──彷彿妖魔鳴山而過。──
「說不定馬上又有新的戰爭追著我們而來,
況且在我們心裡的前一場戰爭,
或許還陰魂不散地追逐著我們。」
《山之音》自1949年開始以短篇小說形式發表,直到1954年,總共16篇。若說《伊豆的舞孃》是川端康成青春的象徵,《雪國》是他中年的代表,那麼《山之音》無疑則寫出了川端晚年的面貌。
在日常無奇的生活與對話中,道盡戰後的殘酷世相、縈繞不去的死亡氣息與預兆,老人晦暗的哀愁總能在媳婦的美麗身影獲得若有似無的一絲安慰……川端康成以一貫空靈但犀利無比的筆鋒,表現其獨特的文學風格,一棵櫻花樹、一杯茶、一道每個早晨都會響起的寺廟鐘聲,寥寥三言兩語,彷彿就能直視川端冷冽的眼神最深處,觸及他藏於其中孤獨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