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核心法:經營管理的失落環節──風險與效益間的稽核實戰

NT $ 474


─組織發展的助推者與吹哨人─
他們如何堅持以專業糾偏、促進組織永續並提升營運效率?
─多年企業專業稽核師的心法與領悟─


組織中有一個神奇的職能,有一部分的老闆或組織高階主管不喜歡這個職能的人,因為他們常常將法令遵循及風險等事項掛在嘴上,提醒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做……偏偏在某些場景,這個職能又被賦予崇高的期待。例如遇到營運異常現象時扮演「柯南」,論斷是非曲直時扮演「包青天」……。

這個職能叫做「內部稽核」(InternalAudit)。

依法規,台灣2400間上市、上櫃、公發等公司皆須設置內部稽核;然而對於「查核」一般人有兩大誤解:

一是只有會計師事務所查帳、或惹人厭的內部稽核才需要查核;
二是查核一定要按照標準流程,是沒有彈性、黑白分明的科學。

實際上在企業或組織中,只要是負有「監督」責任的職位,或多或少都具有「查核」的任務與工作。

經營管理部門檢查業務單位績效、會計單位檢查差旅費用合理性、單位主管檢查部屬報告、併購公司前的盡職調查(DD)、人資對候選人進行背景調查等都屬於「查核」範疇。

中文世界教導如何「查帳」的操作型書籍不少,卻沒有教導我們更深入思考查核意義、如何規劃查核、如何面對受查者千奇百怪反應的心法類書籍。本書希望可以彌補這個空缺,用幾十個真實案例帶出作者多年經驗所歸納出來的自創心法,期望試圖梳理「查核」這個與許多人深切相關、卻未曾被好好回答過的議題:

●哪裡用得到查核?
●查核之前如何決定要不要查?
●決定要查之後,該怎麼查?
●查核過程中收到許多資訊,如何排除雜訊?
●除了事後查核,如何走到事前或事中查核?

凡需要查核技能的職場上班族與經營階層都是能由本書受益的讀者。尤其,本書作者更是由「心法」出發,依據多年的專業工作經驗,讓讀者從中領悟藉由查核促使組織業務更為優化精進之道。

│本書特色│
許多人說,「查核是一門藝術」,此言不虛;也因此,本書作者除了以專業稽核工作者的角度討論許多在經營「灰色地帶」的可能弊端,更援引改寫了豐富的實際個案,對於廣大的企業、組織工作者而言,只要有一定的職場經歷,必有「曾歷其境」的參考價值:(更多案例詳見「本書目錄」的「案例索引」)

●一項找死的任務、亦非個人職掌,是否拒絕
●因應競爭,舊品組成新品出售,是否建言
●自始未變的產業慣例,是否能夠更改
●查前人所未查,結果取回1.2億元現金
●銷售通路活動獎金的意義是什麼
●為什麼業務人員季底都不出門拜訪客戶
●公司不願額外投入資源因應競品長期促銷,怎麼辦
●公司產品毛利去哪了
●記錄在系統冗餘欄位中的關鍵訊息
●這間優良工廠生產績效原來只是「緩步釋放」
●共有多少物料適用特定的採購條件
●從採購合約中的錯誤,測試供應商的誠信
●讓作弊者帶路是建立管理規範的有效辦法
●公司被通路商勒索,查核人員在何時出場
●查核人員可以作為業管單位的後援


營運 經營 企業 Au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