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所愛的人,對錯不重要。
重要的是,生氣時記不記得他是你愛的人。
別爭執,
因為日後我們記不得為何針鋒相對,
卻會記得吵架留下的傷。
別生氣,
因為日後我們記不得為什麼憤怒,
卻會記得發怒時的感受。
你會記得那個傷了你的人,
會記得發脾氣的場所,
還有你當時疲累的身心。
某天,
母親成了比丘尼。
住持和我有兩段因緣,
第一是我出生時,以母女的因緣相會;
第二是我決定出家後,以師徒的因緣再聚。
要是我們有第三段緣分,
下輩子請讓我們以美好的因緣再會……
願來世換我成為母親的母親。
作者禪明法師和她的母親都出家成了比丘尼,
曾經是母女的兩人在僧侶的師徒關係中再次相遇,透過修行治癒彼此傷口。
即使已非母女關係,但仍像其他母女一樣會發生爭執,
卻又因為懷抱著對對方的愛而學會停止埋怨。
全書使用簡單易懂的文字搭配溫暖可愛的插圖,
將僧侶畫成貓的模樣,在故事發生的場所――大澤光寺裡,
除了主角以外,還有幾位性格不同的師父、義工一起生活,
作者生動地描繪了他們之間有趣的日常互動,讓看似安靜的廟宇充滿歡笑和感恩。
此外,作者以自身體悟談修行,例如善友的重要,從寺院裡的師父和義工身上,不僅能看到他人的長處,同時也會體認到自己的不足。
我們應保持正直、堅定的心性,不要看到什麼就急著下判斷,輕率地行動常常伴隨著懊悔。
透過作者的視角去看這些你我生活中都可能發生的事,能讓讀者對生活、對自己與他人產生反思。
既是僧侶、又有女兒身分的作者,深刻地感受到來自住持母親無私的愛,
雖然嘴上總是發牢騷,內心卻暗自發誓,
希望來世能投生為母親的母親,換她來回報,用母親無私的愛來愛住持。
這本書以比丘尼的故事開始,
以世界上所有母親和女兒的故事結束,會引起所有有母親的人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