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標籤

羅素拿到諾貝爾獎的哲學史:只有羅素可以把哲學史寫成全球暢銷書

NT $ 422


伯特蘭‧羅素的《西方哲學史》是一本珍貴的書,這是一本超越派別和意見衝突的書。
——美國物理學家愛因斯坦
他可以把一般性的哲學思想成功地介紹給人們,他這樣做,是對哲學家始終保持興趣的最成功的範例。——1950年羅素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頒獎詞
◎只有羅素,可以把哲學史寫成全球暢銷書!
本書是一部全新的哲學史入門書,
羅素在書中不僅闡述西方哲學發展的前因後果,
還涉及歷史、科學、經濟、政治等方面的內容。
現代人要瞭解我們的時代,就要對西方文化加深理解。
◎深受讀者喜愛,被譽為「二十世紀最暢銷的哲學書」!
本書一改之前哲學書的艱深晦澀,
通俗易懂,可謂是瞭解西方文化的入門書。
羅素在1950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本書被引用為為他贏得這個獎項的書籍之一。
◎閱讀羅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快樂的時光之一。——美國物理學家愛因斯坦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羅素透過這部作品,
帶領讀者走進哲學的殿堂,梳理哲學發展的脈絡,
研究從蘇格拉底之前的哲學家到二十世紀初期的西方哲學,
解讀近百位哲學大師的深刻智慧。
【內文介紹】--------------------------------------------------------------------------------------〈
第九章:啟蒙運動與浪漫主義
不列顛經驗主義運動的一個顯著的特徵,就是對那些遵從不同傳統的人持普遍的寬容態度。因此,洛克堅持要一視同仁地予以寬容,哪怕是對信奉「教宗至上」的信徒們也應該如此。儘管休謨嘲笑一般的宗教,尤其是羅馬天主教,但是他卻反對容易導致鎮壓的「宗教狂熱」。這種普遍的開明態度逐漸成為當時學術氛圍的特徵。在18世紀,它首先在法國,而後又在德國站住了腳。啟蒙運動或後來德國人所謂的Aufk-1arung(啟蒙思想),並非一直與哲學思想的某個特殊學派有關,實際上它是16世紀、17世紀沒完沒了的宗教血腥衝突的產物。正如我們所知道的那樣,洛克和史賓諾沙都採納宗教寬容的原則。同時,這種關於信仰問題的新態度還產生深遠的政治影響,因為它必然會抵制一切領域的任意權威,神授君權是不可能贊同這種自由觀點的。在英國,政治鬥爭在17世紀末已經達到白熱化的程度。由此導致的憲法實際上不民主,但是它卻擺脫其他地方貴族統治所具有的某些無法無天的特徵,因而也就不可能發生激烈的動亂。在法國,情況則完全不同,啟蒙力量已經為1789年的大革命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在德國,啟蒙運動幾乎仍然是一個智力復甦的問題。「三十年戰爭」以後,德國只是在逐步振興,它在文化方面受到法國的支配。直到普魯士在腓特烈大帝的統治下得以興起以及18世紀後半葉的文學得以復興,德國才開始擺脫對法國文化的依附。
啟蒙運動還與科學知識的傳播緊密相關。在過去按照亞里斯多德和教會的權威把許多東西視為理所當然的地方,現在遵從科學家的觀點已經成為時尚。就像在宗教領域,新教已經產生每個人都應該獨立判斷的思想一樣,現在在科學領域,人們也必須親自考察自然,不應該再盲從那些陳腐學說的權威。西歐的生活正被科學探究的結果改變著。在法國,大革命最終粉碎舊有的制度,18世紀的德國大體上還被「仁慈的」暴政約束著。在一定程度上,確實有言論自由的存在,儘管它絕對不是想說就說,普魯士(如果去掉其軍事性質)或許就是最好的國家範例。無論如何,某種形式的自由主義已開始在知識界發展起來,腓特烈大帝自稱是國家的第一公僕,他主張,在自己的國家裡,每個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獲得拯救。
啟蒙運動主要是重新評估獨立的思考,從字面上看,它主要是為了傳播光明,消除過去普遍的黑暗。人們可以憑著強烈的獻身精神致力於這種運動,但是它沒有因此成為崇尚激情的生活方式。同時,人們還感受到另一種對立的影響,即更為猛烈的浪漫主義力量。
在某些方面,浪漫主義運動與啟蒙運動的關係使人聯想到戴歐尼修斯傾向與阿波羅傾向的對比。其來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臘人的某些理想化觀念,這個觀念曾經在文藝復興中再次出現過。在18世紀,法國浪漫主義運動反對理性主義思想家冷靜、超然、客觀的態度,逐漸轉化成對情感的崇尚。自霍布斯起,理性主義者曾經試圖建立和維持社會的政治穩定,浪漫主義者卻提倡一種有風險的生活。他們不求安穩,嚮往歷險;他們唾棄舒適與安全的生活,認為那是一種墮落;他們堅持認為,朝不保夕的生活方式在理論上無論如何也是一種更高貴的東西,並且由此對貧苦農民產生理想化的概念,認為農民雖然靠小塊田地得以勉強維持貧窮的生活,但卻得到補償,也就是擺脫都市文明的束縛和腐蝕。他們把接近自然看作一種獨特的美德,在這裡受到讚美的這種貧窮生活,實際上就是田園生活。早期浪漫主義者詛咒工業主義,的確,工業革命產生社會和物質兩方面的醜惡後果。在其後的幾十年裡,在馬克思主義的影響下,人們逐漸對工業無產階級有了某種浪漫主義的看法。從那以後,產業工人正義的抱怨得到伸張,關於「工人」的浪漫主義觀點至今仍然留在政治學中。
與浪漫主義運動有關的還有國家主義的復甦。科學與哲學的偉大嘗試基本上不帶什麼國家感情。啟蒙運動不瞭解這類政治界線,即使在義大利和西班牙這樣的國家,啟蒙運動也不可能和天主教一同興旺。另一方面,浪漫主義卻加劇國與國之間的差異,並且鼓勵神秘的國家概念,這是霍布斯《利維坦》一書不曾預料到的一個必然結果。國家逐漸被當作一個放大了的人,而且具有某種自己的意志,後來,導致1789年大革命的各種勢力都受到這種新國家主義的支配。英國由於幸運地擁有天然邊界,可以在極為寬鬆的環境裡獲得某種國家感,它自己的地位在事態的變化中似乎是牢不可破的;而年輕的法蘭西共和國則四面受敵,也就不可能發展出如此自然的國家信念;德國的領土已經被拿破崙的帝國軍隊吞併,當然就更不具備這樣的國家意識了。國家感情的迸發激起1813年的解放戰爭,普魯士成為德國的國家主義振興之地。有意思的是,一些偉大的德國詩人預見到這種國家主義將會導致災難性後果。
浪漫主義者拋棄功利原則,遵循美學標準。凡是他們的思想所及,無論是行為、道德還是經濟問題,美學標準都得到運用。自然中的事物,為他們所認可的正是那種壯烈的美。在他們眼裡,新興中產階級的生活太沉悶,而且受到殘缺慣例的禁錮。他們的這類說法不是完全沒有根據。如果說我們今天的觀念更為寬容,這正是那些公然蔑視既定習俗的浪漫主義叛逆者的功勞。
在哲學領域,浪漫主義產生兩種相反的影響。首先,它過分強調理性和虔誠的希望,即我們只要對眼前的問題稍微用點心,一切困難就會一勞永逸地解決。17世紀的思想家不具有這種浪漫理性主義,但是它卻出現在德國唯心主義者和後來的馬克思哲學裡。功利主義者也具有這個特色,他們設想人在理論上有無限的可教育性,但這顯然是不對的。一般來說,烏托邦概念不論是純思想的,還是關於社會問題的,都是浪漫理性主義的典型產物。另一方面,過低地評價理性同樣是浪漫主義的一種表現。這種非理性主義的態度(臭名遠揚的一個品種或許就是存在主義)在某些方面是對工業社會日益侵犯個人自由的一種反抗。
浪漫主義首先得到詩人的支持。最著名的浪漫主義者可能要算拜倫了。在這裡,我們發現構成徹底浪漫主義的全部要素:叛逆、反抗、蔑視陳規陋習、做事不顧後果和高貴的行為。其為了希臘的自由事業而死在密索隆奇沼澤地,這是最偉大的浪漫主義姿態。拜倫影響後來的德國和法國浪漫主義詩歌。俄國詩人萊蒙托夫也自稱是他的門徒。義大利也有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即萊奧帕迪,他的作品反映19世紀初義大利令人絕望的壓抑狀態。18世紀啟蒙運動時期的偉大豐碑是由法國的一群作家和科學家編纂而成的百科全書。這些人有意識地背棄宗教和形而上學,在科學中尋找新的知識動力,他們透過搜集整理當時所有的科學知識,彙編成這部浩瀚的巨著(不僅要按照字母順序記載知識,而且要論述研究世界的科學方法),這些作家希望在反對既定權威愚民政策的爭鬥中產生一種強有力的工具。


國軍


鞭痕集
NT $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