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我們要學數學?為何數學對每個人都重要?
看似複雜的非數學問題,可以用數學架構來分析!◆如何識破龐氏騙局、做好理財投資?
◆為何保險最好找大公司?
◆如何防範黑天鵝事件、規劃公司成長曲線?
◆如何提高履歷通過初選的機率?
◆如何在買房貸款時做出好的選擇?
◆如何知道藏在貸款利息和傳銷中的秘密?
◆幾何學為何能成為法律的理論基礎?
◆哲學家為何會向牛頓發起挑戰?
◆為何十六世紀的數學家們不像今日搶先發表研究成果,卻寧可選擇保密?
◆研究歷史需要用數學的思路?
理解數學的底層邏輯與方法
對很多人來說,數學是一堆枯燥的公式和數字,看到就頭痛,學了也記不住,好不容易從學校畢業開始工作,認為此生與數學無關,往往看到數學就直接放棄。
事實上,即使沒有理工或商科背景,數學都是我們對世界、對變化、對規律,最基本最共通的理性思維方式;搞懂數學通識,一旦形成並養成習慣,面對問題時自然能夠更深入,把方方面面知識體系連結起來,提供一個思路,進而抽絲剝繭解決問題。
吳軍博士身為電腦科學家、矽谷投資人與暢銷書作家,他在書中從本質出發,告訴你如何抓住重點,把「自己能懂的數學」學好就夠;以講義形式深入淺出呈現數學思維,改變學數學的方法,藉此逐步訓練自己善用數學工具,強化邏輯能力,受益一生。
★基礎:從「勾股定理」的故事說起,數學與美學、建築以及音樂的發展息息相關。數學最基礎的原則就是邏輯上的一致和完備性,把看似孤立的知識串聯起來。
★數字:數字概念能讓你體會到思考工具的進步——從具體到抽象,再到完全的想像。很多人依然以為「無窮大和無窮小」只是巨大和極小的數字,事實上它們與日常遇到的具體數字不同,代表的是變化的趨勢和快慢。
★幾何:看數學如何從經驗中發展,逐漸構建成邏輯嚴密的知識體系——由直觀到簡單規律,擴展到定理、推論。許多數學並非是直接應用,而是對其他知識有借鑑意義,例如法學就受到數學公理化的影響。
★代數:讓你的認知從個體上升到整體,從點對點的單線連接上升到規律性聯繫。
★微積分:和初等數學的工具不同,教會大家兩個進階的思考工具:從靜態累積到動態變化,以及從動態變化到靜態累積,例如薪水的上漲和財富增加的關係。
★機率和數理統計:時至近代,很多現實問題很難有完全確定的答案。為了研究不確定性世界的規律,機率論和統計學逐漸發展起來,它們就是大數據思維的科學基礎。
這是一本給所有人的數學通識講義,看的是運用數學的思考方式,而不是解答技巧,我們可以借助數學思維來有效提升自己的邏輯、認知世界。此外,還能看到數學的有趣面:
→畢達哥拉斯為了否認「無理數」而害死自己的學生?
→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的總統林肯,竟然用「直角」的公理說服國會通過《解放奴隸宣言》?
→十六世紀數學家們為何要「決鬥」?他們對決的方式是什麼?
很多時候,數學不能直接解決我們的實際問題,但能提供我們一個思路。貫穿全書的數學發展史,可說是人類認知的發展史,可以由此訓練並提升認知:從直觀到抽象,從靜態到動態,從宏觀到微觀,從隨意到確定再到隨機。
本書透過關鍵知識點串聯起整個數學體系,明確理解數學的知識結構,幫助培養數學思維:
★增強判斷力,遇到問題知道如何判斷:提高邏輯推理能力和合乎邏輯的想像能力,有了這兩種能力,就能從事實出發,得到正確的結論。
★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於未知問題,知道如何一步步由淺入深、分析解決:再難的幾何題最終都可以拆成五個最基本的公理。在工作中,再複雜的問題也可以分解為若干個能解決的簡單問題。
★增強運用工具的能力,遇到新的問題,知道用什麼方法解決或找誰幫忙。
邏輯
數學
工具
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