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幾種語言版本暢銷全球,全球銷量突破兩百萬冊
★作者被譽為科幻界的莎士比亞,本書絕對讓你像讀小說一樣,想一口氣把它讀完
■縱貫從地球形成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歷史
在書中,作者從地球公民的視角,將地球形成、生命起源以及人類數千年發展的歷史進程娓娓道來。既不缺乏恢弘壯闊的時代變遷,又不吝嗇於重大事件、關鍵人物的細緻評述,既有將歷史文化、科學知識通俗化的細膩筆觸,又不時閃現尖銳深刻、耐人尋味的犀利點評。
■自然地理規律與人文地理的完美結合
這是一部西方人寫給西方人的歷史題材通史,作者評述的歷史也就相對更傾向於西方世界歷史一些,而對於阿拉伯世界與中國的歷史文明稍顯稀疏、淺薄。但在文學、科學、歷史、社會等領域的深厚累積,為威爾斯的作品賦予了一種魔力─通俗精闢、觀點犀利且又富有濃郁的人文情懷,而這種寫作風格也非常適合普通讀者及年輕人閱讀。
我寫作這部《世界簡史》的最大願望,是希望讀者能像讀小說一樣,一口氣把它讀完。為此,我在書中省去了那些繁瑣的事件,以一種簡潔明瞭的寫法,把我們現今所知道的歷史講述出來。
——赫伯特‧喬治‧威爾斯
【內容介紹】--------------------------------------------------------------------------------------〈
第1章:空間裡的世界
我們現在對世界歷史的瞭解是極不完全的。在200年以前,人們所掌握的僅限於3000年以來的歷史。而3000年以前發生的事情,則僅僅是人們的推測和臆想,也有部分是傳說。在當時的文明世界裡,絕大多數人都被告知並相信,這個世界是在西元前4004年被突然創造出來的,不過,具體是在這一年的春季還是秋季,當時的權威們各執一詞,眾口不一。這種創世時間精確得有些荒謬的觀點,是基於對希伯來《舊約》過於字面的解讀,一種神學式的任意猜測。如今,這種觀點早已被傳教士所摒棄。
人們普遍認為,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已經存在了很長甚至是無限長的時間。當然,這種觀點也可能包含著荒謬的認識,就像在一間屋子相對的兩面牆上都裝上鏡子,從而使屋子看起來沒有盡頭一樣。那種認為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僅存在了六、七千年的觀點,早已經被徹底推翻。
如今,人們都知道我們生活的地球是一個直徑約為8,000英里,兩端稍扁的橘狀球體。大約在2500年前,就有個別學者知道地球是一個球體。在這以前,人們一直認為地球是一個平面。那時有各種關於地球和天空、行星、恆星之間相互關係的理論。在今天看來,這些理論全都不切實際。如今,人們知道每過24小時,地球就以地軸(比赤道的平均直徑短24英里)為中心自轉一周,由此形成晝夜交替。此外,地球還沿著輕微傾斜且慢慢變化的橢圓形軌道,一年繞太陽公轉一周,由此形成四季更迭。地球在公轉的過程中,離太陽最近的距離是9,150萬英里,最遠的距離是9,450萬英里。
月球這個星體比地球小,在離地球平均239,000英里遠的地方圍繞著地球運行。並不是只有地球和月球這兩個星體在圍繞太陽運行,在離地球3,600萬英里和6,700萬英里的地方,還有水星和金星。在地球的運行軌道週邊,有無數呈帶狀、可忽略的小星體、小行星,此外還有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等,它們距離太陽分別有14,100萬英里、48,300萬英里、88,600萬英里、178,200萬英里和279,300萬英里。這些龐大的數字肯定會對讀者造成理解上的困難。如果把太陽和這些行星按一定的比例同時縮小,讀者理解起來肯定會更容易一些。
假如我們用直徑為1英寸的球來代表地球,那麼太陽就是直徑為9英尺、距離地球大約是323碼,相當於五分之一英里——步行大約要走四、五分鐘——的一個大球。月球呢,則是一個距離地球2.5英尺、大小和豌豆差不多的小球。在地球和太陽之間,還有兩顆內行星——水星和金星,它們到太陽的距離分別為125碼和250碼。在這些星體周圍,空無一物,直到距離地球175碼的地方,你會看到火星;在距離地球約1英里的地方,你會看到直徑約為1英尺的木星;在距離地球約2英里的地方,你會看到個頭稍小的土星;在4英里和6英里處,你會分別看到天王星和海王星。在更遠的數千英里處,除了非常細微的塵埃和漂浮的稀薄氣體外,其他什麼也沒有。然而,即使是在這樣縮小後的宇宙裡,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也在4萬英里之外。
這些數字可能會讓人們覺得,我們生活的這個空間無邊無際。
在這樣一個遼闊的空間裡,我們所瞭解的僅僅是地球表面的生物,牠們生活的地方從未深入過地下3英里,而地表到地心的距離竟有4,000英里!牠們生活的地方也從未超過地上5英里。除此之外,那裡便是一片空漠和死寂的空間。
最深的海洋也沒有超過5英里,飛機飛行的高度也不過4英里。有人曾乘坐熱氣球升到7英里的高空,但他承受了極大的痛苦。沒有一種鳥的飛行高度能夠超過5英里。有人曾用飛機把鳥和昆蟲帶到高空,但還遠未到達如此高度時,牠們就已經失去知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