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收齊新銳作家陳柏煜散文與評論合集
★隨書附贈字字珠璣美到不科學海報(尺寸50X43cm)
備好你的文學顯微鏡
看抒情散文與評論訪談如何上下夾擊
陳柏煜玩心大發力作
李桐豪、葉佳怡 專序推薦
藝術家 川貝母、阿力金吉兒、郭鑒予
作 家 王盛弘、伍軒宏、房慧真、凌性傑、馬翊航、孫梓評、陳柏言、陳栢青、黃崇凱、楊佳嫻、鍾旻瑞、顏訥
一致熱愛推薦(依姓氏筆劃序排列)
被低估的第一號創作《弄泡泡的人》寫民生社區男孩周旋在兩個男孩之間,兩個都愛,愛得振振有詞、愛得無賴無恥,卻又無比哀傷純情。他的文字精美,愛的矽砂鹼土在青春的烈焰熔焰中燒出一尊華美的琉璃,但他又把琉璃無情摔碎,通篇文章只寫那美麗的、殘缺的感情碎片,那樣冷而孤絕的修辭在《弄泡泡的人》原本只是劈瓦、雙倍奉還的小招,但在《科學家》卻被他修練成真氣彈、爆裂拳的大絕招。
──李桐豪
每個人都有自己丈量世界的方式,丈量的刻度或許是情緒,或許是理性,陳柏煜以文字丈量世界的方式向來十分精準,從《弄泡泡的人》的懺情感傷,《minime》的精巧奇趣,這回他更化身文壇小小科學家,同時推出兩冊文集,如同顯微鏡下的蓋玻片與載玻片,具體而微放大萬事萬物,展現似真似幻的不同姿態。
上卷「蓋玻片」以純粹的抒情散文寫童年與成長,也檢視了作者的寫作起源。娓娓道來像似《追憶似水年華》,鉅細靡遺的描寫讓讀者幾乎產生錯覺讀到的是自己的童年,正如普魯斯特認爲人只有在回憶中才形成「真實的生活」,無可辯駁。文中他一邊對天賦、家庭關係、記憶進行考察,一邊也對寫作形式進行實驗。其中〈另一種語言〉曾獲得入選《九歌108年散文選》的肯定。
下卷「載玻片」不但回答了作者對自己童年志向的勘驗結果,確認了「寫作的天分」,並展示了非虛構創意寫作的另一面:亦即評論、訪談與其他介於其間的文體。在這些篇章中,作者的聲音與個人經驗並未隱沒於材料之下,反而與之討論、混音,形成某種開放的場域,介於評論人(採訪者)與作品(受訪者)之間。而下卷評論的挑選與配置,也可看見對上卷內容的回聲與補充。
《科學家》套書同時端出散文集與評論、訪談文章集,丟給讀者另一個問題──創作與評論如何相互奪取或者縫合?陳柏煜以「佛蘭肯斯坦」為喻:由於翻譯與電影改編的挪用(以及誤導),人們常把瑪麗.雪萊的《科學怪人》(Frankenstein)的標題當作怪物的名字,而實際上那是屬於創造它的科學家維克多.佛蘭肯斯坦所有。維克多用四處收集的死人屍塊縫補起來施以電擊製造出一個人工的生命。同時,在故事外,科學家和怪物爭奪著一個名字(而且怪物似乎大獲全勝?)。這場精心設計的實驗既發生「化學反應」亦表現「獨立精神」,當散文的玻片與評論的玻片在《科學家》相互乘載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