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書:遭到攻擊與在烈焰中倖存的知識受難史

NT $ 492



沃爾夫森歷史獎決選入圍
《新政治家》(NewStatesman)年度圖書
《週日泰晤士報》(SundayTimes)年度圖書

今時今世至關重要的一部書。
——彼德•梵科潘(PeterFrankopan),《絲綢之路》作者

知識的失去是文明漸漸走向衰亡的警訊!
知識具有強大的力量,追尋與保存知識是延續人類發展的終極任務。


圖書館和檔案館自古以來就不斷遭到攻擊,但在現代尤其飽受威脅。今天,人們保護的知識面臨著有目的的破壞和故意忽視;除了戰火蹂躪,更由於缺乏資金,圖書館必須為自己的生存而奮鬥。《焚書》講述了讓我們走到這一步的歷史:從古代亞歷山卓到當代塞拉耶佛的圖書館中被蓄意焚燒的書本,從粉碎在伊拉克的亞述泥板到英國疾風世代被銷毀的移民文件,理查.歐文登從政治、宗教和文化等因素,考察這些行為背後的動機,並爬梳塑造這段歷史的更廣泛的主題。

《焚書》藉由許多人物的故事,探索圖書館員和檔案管理員為保存知識所做的努力,以及他們在此過程中遭遇的危險,甚至不惜犧牲生命以捍衛知識。理查.歐文登也透過具體建議,對保護知識的社會和政治重要性採取了爭論的立場,特別是向政府以及整個社會提出倡議,以凝聚制定公共政策的共識,並為這些重要的知識保存機構爭取該有的資源。


名家推薦

柯皓仁(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館長)
陳光華(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館長)
曾淑賢(國家圖書館館長)
蔡淇華(臺中市立惠文高中圖書館主任)
鄭瑋(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助理教授)
——愛書人誠摯推薦(依姓名筆畫排序)

彰顯人類永遠需要圖書館和檔案館的理由,更凸顯二者在捍衛意見自由表達與開放社會、區辨真理與虛假,以及庋用知識與紀錄的樞紐角色。——柯皓仁(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館長)

作者由歷史的宏觀縱面,講述可能以宗教、政治、思想、文化、種族為名,威脅破壞人類知識或是圖書館的重大事件,彰顯圖書館員、檔案館員、知識守門人基於使命的卓越行為,正如史家史筆精神的傳承。——陳光華(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館長)

細讀《焚書》,除了讓我們在莎草紙燼中記取教訓,更提醒當代人及時拯救知識的方舟,以及我們永遠都需要圖書館的理由。——蔡淇華(臺中市立惠文高中圖書館主任)

《焚書》不僅是一部知識被攻擊的警世故事,更是一本教導我們需要用更長遠的眼光,來構建「知識基礎建設」(knowledgeinfrastructure),以確保未來人類能夠繼續無障礙取用知識的指南。——鄭瑋(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助理教授)

國際推薦

「危險的紀念品」——理查.歐文登如此描述前僧侶在亨利八世眼皮子底下搶救出來的書本。現代的書本也需要朋友救援,就像過去的書本那樣。這部迷人的作品將會幫忙書本找到朋友。——亞倫.班奈(AlanBennett),《非普通讀者》作者

這是一項嚴厲且重要的警告,涉及知識的價值,並且提醒世人摧毀書本所可能帶來的種種危險。今時今世至關重要的一部書。——彼德•梵科潘(PeterFrankopan),《絲綢之路》作者

《焚書》是一部引人入勝、發人深省且非常切合時勢的作品。每個人都應該對這段圖書館的歷史提出想法,不該保持沉默。——伊恩•西斯洛普(IanHislop),《祕密之眼》(PrivateEye)雜誌主編

來得及時,充滿權威的書……一個國家對其自身的了解如何,永遠都可從檔案館和圖書館這個主題一窺端倪。除了談到高階政治的議題,本書也觸及資訊科技和生死攸關的重大事件。理查.歐文登是最有資格來討論這個主題的不二人選。我非常喜歡這本《焚書》。——菲力普•普曼(PhilipPullman),「黑暗元素三部曲」作者

一部豐富精彩的好書——來得及時、至關重要且充滿許多不可思議的故事,是人類及其檔案之宣言。——沙茲(PhilippeSands),《人權的條件》作者

如果您關心書籍,並且如果您相信我們都必須抵抗知識和文化遺產的破壞,那麼這是一本既強大又有先見之明的精彩讀物。——艾莉芙•夏法克(ElifShafak),《倒數10分又38秒》作者

理查.歐文登像個史詩電影工作者,在三千年動盪不安的歷史中仔細選景,呈現各種生動的場景,藉以展現他急切的論點:人類必須保存過去和當前事件的紀錄。這本主題迫切,論理清晰的書向我們所有人大聲呼籲,要我們認清,並且捍衛我們最珍貴的公共財:圖書館和檔案館。——瑪麗娜•華納(MarinaWarner),英國皇家文學學會(RSL)主席


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