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第一本從日常生活切入,對看不穿、摸不透的心理防衛機制+成癮所書寫的專書。
內容簡介:
吃不停,不是放鬆;買不停,不是犒賞。
這是心理防衛機制「壓抑」(情緒)+「合理化」(心態)+「成癮」(行為)。
心理防衛看似保護自己,
但,其實是傷人傷己的惡性循環。
◎特別企劃:15種常見的心理防衛機制解析。
工作太累,買些名牌包犒賞自己,哪裡不行?
深夜裡一直吃高熱量食物,只是放鬆,不是嗎?
在公司被主管罵,回家就斥責小孩,我是在教小孩,有錯嗎?
……
但這些都是「心理防衛機制」,
看似保護自己,
但其實是逃避、傷害與惡性循環。
台灣第一本以最生活化的日常例子,剖析心理防衛+成癮的專書。
「心理防衛」是內在運作,「成癮」是外在行為;
兩者常相伴相生,讓彼此狀況更為惡化。
◆吃不停,你以為那是放鬆;買不停,你覺得那是犒賞。
→以食物及購物「壓抑」情緒,並「合理化」「成癮」行為。
◆在公司被主管修理,回家就怒罵小孩不寫功課?
→「轉移」憤怒給家中弱勢的替罪羔羊,例如孩子或太太。
◆太太總頭疼,且哀求,先生只好做所有家事。
→以「退化」行為獲取關愛,但卻是困住彼此關係的牢籠。
◆「別人的老公就是比較貼心。」
→「理想化」他人,自貶、看輕自己與另一半。
◆突然被裁員了,你拒絕承認。
→「否認」事實,捍衛自尊。
心理防衛機制由佛洛伊德所提出,而培芸心理師認為心理防衛機制是:不成熟的生存策略,也就是:用錯誤的方式保護自己。
常見的有轉移、壓抑、合理化、投射、抵消、退化……以及暴食、瘋狂購物、破壞力強大的酒精和無法秒離開臉書等社交媒體的各式「成癮」。
這世上,從沒有一個人的人生是毫無問題,沒有一絲一毫創傷。
但我們可以學習如何面對創傷,而不是將創傷轉移、偷渡給他人,甚至讓那創傷不斷侵蝕你,讓你無法從自我否定及沉淪裡脫身。在每次情緒風暴來時,請試著先覺察,而不是先祭出心理防衛機制來保護自己,因為這份保護,是反噬,是傷人傷己,是惡性循環;當你能溫柔輕撫創傷,生命也將遞上一個更真實與完整的你。
本書特色:
◎台灣第一本從日常生活切入,對看不穿、摸不透的心理防衛機制+成癮所書寫的專書。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臺灣NLP學會副理事長);楊聰財(身心診所院長、醫學博士)撰推薦序
楊斯棓(《人生路引》作者);謝震武(知名節目主持人);蘇予昕(蘇予昕心理諮商所所長);蘇絢慧(諮商心理師、璞成心遇空間心理諮商所所長);鐘穎(愛智者書窩版主、心理學作家)共感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臺灣NLP學會副理事長):「洪培芸心理師的大作《心理防衛──壓抑、投射、成癮……我們用傷人傷己的方式保護自己嗎?》,把精神分析治療理論中的重要觀點,用深入淺出及生活化的方式,讓普羅大眾都能明白理解。閱讀這本書,能幫助你提升自我覺察;在充分自覺下,做出改變,而與真正的幸福更靠近一些。」──節錄自推薦序〈那些停不下來、擺脫不了的強迫行為,原來都是心理防衛機制在作祟!〉
◎楊聰財(身心診所院長、醫學博士):「誠如作者洪培芸心理師所述……她期許讀者們都能看穿不成熟的生存策略,是如何束縛、左右,甚至影響我們與他人的關係,以及所有人的一生。」──節錄自推薦序〈明白心理防衛機制,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培芸心理師:「沒有人真心想要搞砸自己的人生──還記得本書最初對於心理防衛的定義嗎?它是一種不成熟的生存策略,也就是「用錯誤的方式保護自己」,藉此避免在漫長人生的不同階段、各個面向裡,可能會有的焦慮、衝突及痛苦……等情緒。
為了降低這些不舒適,為了維持自我功能得以正常運作,所以透過各種心理防衛機制,來減緩負面情緒的衝擊。所以,當我們能夠在負面情緒出現時,時刻保持覺察,並且作為警訊,就能即早提醒及教育自己,接下來可以走的保護自己途徑,哪些路徑可行,哪些路徑將會是通往地獄。
尤其,心理防衛機制琳瑯滿目、五花八門,有些心理防衛相對中性,甚至看似正向(例如昇華),適度使用,甚至還能貢獻社會。至少,能夠協助你不至於在壓力最高張、情緒最痛苦時被壓垮,度過身心難熬的時間。
可想而知,沒有人真心想要搞砸自己的人生。沒有人是在徹底明瞭心理防衛機制及成癮行為的前提下,卻選擇了要繼續使用,只為了重創自已及別人的一生。」──節錄自結語〈突破心理防衛,不被成癮行為駕馭,我們都能恰到好處地保護自己,更活出強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