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將近四成的人,平均每天靠不到2美元過活
隱藏於記帳日記裡的關鍵線索,將如何翻轉貧困陷阱?
★來自印度、南非、孟加拉250個貧困家庭的第一線田野調查,揭露最真實的底層生活。
★經濟學者、微型金融機構專家挺身面對巨大的貧窮困境,找出最佳解方。
========================================
//////// 南非鄉村寡婦諾莎的資產負債表 ////////
---------------------------------------
來自南非鄉村的諾沙已經77歲,女兒死於愛滋病、
孫子來和她一起同住,全家人住在破舊不堪的房屋裡。
一家五口只靠她每個月114美元的政府老人津貼過活,
諾莎一遍又一遍試著向社工申請育兒津貼,但被打回票,
女兒的喪事花費又讓諾莎遭逢雙重夾擊。
---------------------------------------
◆資產
銀行存款▍占比67.0%▍政府的老人津貼固定匯入銀行戶頭
存錢社團▍占比2.4%▍參加2個存錢社團
喪葬社團▍占比1.3%▍參加2個喪葬社團
放在家裡▍占比21.3%▍將每天購買三餐後剩下的錢放在家裡
---------------------------------------
◆負債
無息借貸▍占比0.4%▍向鄰居與家人借了4筆錢
有息借貸▍占比4.0%▍向放款者、儲蓄社團借錢,利率為25%至30%
商店賒帳▍占比3.6%▍向村裡的兩間商店賒帳
========================================
全球各地收入飄忽不定、三餐不繼的人們,
如何巧妙運用各種財務工具,讓桌上有食物、為家人保險、儲蓄,
還能應付五花八門的生活支出並做出投資?
【財務日記法揭露最真實的財務生活】
作者群走訪孟加拉、印度、南非的貧困村莊進行一年期的訪談,利用「財務日記法」協助受訪家戶記錄每天的支出與收入情形。日記呈現了出乎意料的複雜財務生活:窮人除了工作收入外,會大量利用各種非正式的財務工具,例如親友借貸、互助會,或是較正式的銀行微型貸款來周轉各種生活上的金錢需求,不僅能應付日常所需,還能存下緊急預備金並做出投資。
【微型經濟的力量與未來】
從受訪對象的經驗,不僅打破窮人一定是「日光族」或「月光族」的刻板印象,作者群更歸納出打擊貧窮的新方法與原則,例如,微型金融若能提供方便、可靠、有彈性的服務,將能對窮人的經濟狀況帶來更大的幫助。本書的研究除了提供金融機構參考外,也替每天靠不到2美元過活的人們,帶來改變的一線曙光。
各界推薦
▍林明仁│臺灣大學經濟學系特聘教授
▍莊雅婷│臺北大學經濟學系助理教授
▍朱剛勇│「人生百味」共同創辦人
這是一本希望讓世界變得更好的書。而詳細的資料蒐集與社會科學嚴謹的推論
過程與分析方法,是本書最重要的特色。就讓經濟學家溫暖的心加上冷靜的頭腦,帶讀者走過這趟了解貧窮、提出解方的知識之旅吧!
▍林明仁│臺灣大學經濟學系特聘教授
在這樣一頁頁被整理解讀的財務日記中,我彷彿讀到一個個栩栩如生的故事,那些可怕突如其來的喪病意外、那些歡喜支出卻龐大到傷腦筋的喜慶,都在這些現金流的敘述中活了過來。
▍莊雅婷│臺北大學經濟學系助理教授
一條令人耳目一新的獨特道路。與其等待世界辯論和接受他們的想法,作者們已經用他們自己的方式來實踐。在對抗全球貧困的戰爭中,感覺就像贏得了一場小小的戰鬥。
▍《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Post)
這項研究提供了明確的證據,證明窮人對於其財務規劃有著老練而世故的想法。
▍《經濟學人》雜誌(TheEconomist)
我向任何關注如何改善窮人生活的人推薦這本書!
▍梅琳達‧蓋茲(MelindaGates)│比爾與梅琳達‧蓋茲基金會聯合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