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是一輩子的事,樂齡者當然也可以!老人藝術治療就是創意地運用方法,讓長輩利用創作表達來抒發壓力與情緒,以達到身心保健和提高生活品質的目的。
作者有豐富的老人藝術治療工作經驗,她在書中分享長輩們的精采故事與實務經驗,闡述其獨特的觀點與觀察,是國內少見的老人藝術治療實務與觀點的珍貴分享,關心長輩或從事樂齡服務的工作者都值得一讀。
每個人都會變老,老化是自然且必然的生命歷程。隨著科技和醫療的進步,人類的壽命不斷延長,同時生育率卻大幅降低,讓老年人口比例快速增加。1940年代中期開始的戰後嬰兒潮轉眼都邁入老年了,人口老化成為21世紀全球先進國家的發展趨勢。臺灣也不例外,人口結構快速變遷,老年人口逐年遞增。2013年,台灣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於占總人口比率超過7%,成為「高齡化社會」;2018年3月超過14%,正式進入「高齡社會」。國家發展委員會於2020年進一步推算,預估到了2025年,每5個人當中就有一位老人,臺灣將邁向「超高齡社會」。
近來社會中追求不老、抗老、凍齡、逆齡的風潮,將人二分成年輕和年老,對「老」的恐懼和排斥滲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這不單單影響了我們如何對待老人、如何看待老年與老化,也讓老人難以接納自己、無法形成正向的自我形象,對他們的健康和幸福感都造成不利的影響。但是,年齡不是改變、成長或療癒的障礙或終點,潛能其實也伴隨著老化而來。我們要怎樣開發長輩的潛能呢?老人藝術治療就是以此為目的。
作者多年從事老人藝術治療,她在書中以理論和實務經驗,以及長輩們的創作作品,娓娓道出一則則精彩的人生故事。老,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面對、甚或恐懼而退縮,過一天是一天的活著。在老人藝術治療中,陪著長輩一起創作,讓他們真實表達自己內在的憂慮、恐懼與傷心,開發他們的創造力與潛能,而這些創作作品也能讓藝術治療師協助他們直視自己的內心、直探內在問題本質,最終期待能達到提升生活品質、增加生活樂趣,抒發壓力與情緒,讓長輩們活得自在、活出有意義的每一天。
*本書特色:
1.作者為國內資深藝術治療師與督導,具豐富實務與理論基礎。
2.文本不僅有藝術治療的各種理論說明,也有作者的國內外實務工作經驗,是相當難得的經驗分享。
3.有失智症藝術治療和健康老人團體藝術治療專章,是高齡社會需求。
〈專文推薦〉
財團法人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 湯麗玉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助理教授 江學瀅
自由文化工作者 丁凡
汶芳老師在本書中提到許多理念及從經驗中的學習,讓我讀了之後非常認同!……為了提升據點中藝術創作團體的品質及對失智者的助益,期盼本書能成為各據點認知促進活動帶領者的重要學習教材,當有實體培訓工作坊時,請把握機會參加,將可大大提升帶領能力,未來的失智者就有福了!──財團法人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 湯麗玉
本書內容扎實,但文筆流暢易於閱讀,在樂於與這個高齡化社會讀者分享的情況下,相信本書內容能幫助高齡專業工作者更樂意以藝術助人,或是讓高齡讀者們更樂意讓自己投入藝術創作的樂趣中。──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助理教授 江學瀅
身為老人族群的一員,我對於本書內容很有感觸。年老帶來的種種限制、不便與失能,往往讓老人感到深刻的孤獨、沮喪、挫折與絕望。這個現象久已為人所知。但是為什麼有的老人仍然可以保持心理平衡與正向的態度,活得很好呢?基本上,老人特別需要持續有正向的人際接觸,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參與對個人有意義的活動,並能夠有機會回顧過往,和自己的一生達成和解,取得內心的平靜……而這一切都可以經過藝術治療獲得。──自由文化工作者 丁凡
樂齡
老人
藝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