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組裝米克斯

NT $ 704


如果人類世(anthropocene)思潮的當代漫溢,不僅是一個時代轉折的譫妄之說,那麼世界整體大環境的激烈變動所導致文化、經濟、自然的更迭不綴,加上人在資訊時代中所面臨的感知流變、衝撞、褶皺並且極端化,我們的社會整體到底該如何重新感應、承載這些?在此現實中,如何從環境中生成層疊的差異認同,也就成為決定性的關鍵與當下迫切的追索議題!由巨觀環境到人類的微觀網絡資訊生態之間,生成了本計畫最初的跨越意圖:新主體感性認同。

這確是一個必要重組裝感知的時代,這種新主體感性認同的總體技術稱為「米克斯」(MIX),「米克斯」是台灣特殊的生活文化隱喻,不獨是對人、事、其他生物,都充盈著對於不純正的自我解嘲與諷喻,它正是貫穿許多世代島民直接的文化體現:雜多、混搭、多樣性、多元歧異等,「米克斯」成了最為廣佈的現實。本計畫嘗試以具差異的集體方式,勾勒出台灣島本身所具有認同政治的文化潛能,以「米克斯」作為台灣性與原民性的濃縮詞,也催促著擴張「原住民性」的當代語境、意涵,進行自決權力的實踐,也是台灣島上的共生基礎。它是一種想像的政治共同體,而它的實際效應則是持續強力召喚主體認同。

作家安德魯・基恩(AndrewKeen)曾說:「當我們不知道該如何解決某個大問題時,總是把它丟進『教室』。」這直指了本計畫另一概念,原為建成小學校校舍、臺北市政府辦公處的當代館能夠透過此計畫「教室」的概念回到某種學習場域的狀態,卻仍保有現作為美術館所內蘊的自由,積極地生成、連結起社會,並播散影響力。但「這不是一個展覽!這是一場預期它能有所新生成的運動!」,當「米克斯」在美術館裡跳脫既有的框架,參與者並隨之擺脫參展者的身份,改以「米克斯計畫」的共同發起人稱之。透過各種議題、個體及社群的參與分享、討論,共鳴出不同層面的價值與意識,催化出反身性的思辨,以教室集結出相異但仍具共通性的想像,並生成公民社會中所進行的辯證。

本計畫於展覽期間每個週末都有教室活動發生,由各發起人籌畫各式開放性的課程討論,讓整體計畫呈現更有機、偶發、深入的討論氛圍。藉由不斷地對話、來往交涉的身體體驗,來觸及「米克斯計畫」的核心:召喚出各個發起人、參與者自身的觀察,更積極地與社會開啟對話。


召喚 議題 展覽 教室


風聲
NT $ 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