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詼諧的筆觸與科學的嚴謹
法國博士醫師帶我們重新認識自己的身體原來:
▍人的呼吸原理類似吸塵器;
▍適度的皮脂是保水的夥伴;
▍用棉花棒挖耳垢會越弄越髒;
▍關節喀喀作響,通常是因為裡面有氣泡;
▍腳掌呈現弓形,是為了要吸震;
▍兩腳的骨頭數量占了全身的四分之一;
▍是自主神經系統讓你運動時心臟會自動跳快一點……
健康推薦——
田知學/急診科醫師
張立人/《大腦營養學全書》作者
蒼藍鴿/醫學YouTuber
(依姓氏筆畫排序)
你知道一天24小時內你體內的狀況嗎?
你知道從起床開始哪些器官就開始工作了嗎?
你知道你的每個日常動作與器官之間有什麼關聯嗎?
你知道你的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大腦、雙腿、雙臂、心臟、椎骨、牙齒、皮膚微生物組的益菌們、腋下的害菌們、頭髮、免疫系統、肌腱和血球們,在一天的24小時裡是如何相互合作、貢獻一切,好讓你得以過著舒坦放鬆的生活,而不用擔憂呼吸或從腸道的粥裡攝取食物嗎?
你知道當你的身體在一天終了後輕快愉悅地打呼、在夢境中渾然忘我時,你內部強大的身體機械仍在持續運轉,在這段夜晚的時光裡,進行各種缺口填補、損害修復、重新為一整天耗竭的器官們注入活力嗎?
身體是我們的第一個盟友,我們卻常常不知道身體在一天的24小時是如何運作的。本書從典型的一天(從醒來起床到上床入睡)中,依照我們的活動時間,介紹人體功能以及每個器官成員的作用。
每位專科醫師都有其研究專精的器官,但我們卻很少聽到有醫師關心人的整體(從上到下、從裡到外),醫界最常被詬病的是只透過特定器官去看待病人而忽略整體,甚至忽略患者的主體性與關聯性!然而,人,才是「一切」!人體這部相互協調運轉的複雜機器既脆弱又令人驚歎不已,健康不僅僅是身體某個部位正常運作或失能的事,健康是所有構成人體的器官、肢體、系統、感官、骨骼、肌腱、體液、細菌等全體一起,日復一日在生活中努力的成果,也是每個人對人體這部脆弱機器的對待方式的結果!
一個充滿健康、活力、能力與體力的生活,關鍵並不存在於膠囊藥丸或手術刀裡,而是在於我們日復一日的每一個行動裡。一個沒有上過醫學院的人仍然可以成為自己的名醫:飲食健康、避免菸酒等毒素、規律運動身體,並且持續進行智力運動,這些就是最好的保健藥箱。科學實驗己經證明,幾乎所有慢性疾病治療的首要目的都要先建立在生活的保健、食品的供給和身體的活動上,而不是建立在藥物上。
現代的生活和繁忙的節奏並不容許每個人過著健康的日常:每天就只有24個小時,常常短到無法兼顧工作、家務、健走、休閒娛樂、休息放鬆和睡眠。透過這本書裡的各個章節,從一天開始的起床、浴室盥洗、上班、辦公室日常、下班到健身房運動,最後回到家上床睡覺等,從每一個每天生活的動作,介紹相對應使用的器官,透過這些平凡的動作,來了解每個器官如何獨立運作又如何相互協調合作,讓我們得以用不同於以往的視角重新認識、發現身體!
這不是一本傳統的器官介紹手冊,也不是什麼醫學的解剖學教科書,就只是透過日常,重新認識那些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我們身體裡的器官好朋友們。
身體是一部忠誠的機器,它就是這樣無法自制地隨時待命提供援助,當你了解了它的運轉,也許就有可能在改變一點點的生活習慣下,透過減少一點點對身體的毒害﹑為這部機器增加多一點齒輪裡的油脂,來讓它運轉得更為舒暢順利。試試看,或許你能從中感受到趣味呢!
醫師
心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