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經驗

NT $ 264


南懷瑾先生開講,既不從學術立場來討論歷史,更無所謂學問,卻更能贏得讀者們的會心思忖。


◎2021年重新校修版,引用原文重新校對,註解部分也替換為其他字體,以方便讀者閱讀。
◎以《長短經》和《戰國策》,來講解謀略的大原則。
◎不從學術立場來討論歷史,卻更能贏得讀者們的會心思忖。

南師懷瑾先生在一九七五年,受邀對文史團體「恒廬」,隨興講了一些歷史上的人事變遷和因果轉化,演講記錄整理出版後廣受歡迎。經過多次整理與再版,此次對書中的人、事、年代等,重加修訂,引用原文也重新排版檢校,以酬讀者們的愛護與支持。

〈反經〉的「反」字,意思就是說,天地間的事情,都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沒有絕對的善,也沒有絕對的惡;沒有絕對的是,也沒有絕對的非。天地間的人情、事理、物象,沒有一個絕對固定不變的。宇宙間的萬事萬物,隨時隨地都在變,立場不同,觀念就兩樣。因此,有正面一定有反面,有好必然有壞。譬如一個人春風得意,得意就忘形,失敗的種子已經開始種下去了;當一個人失敗時,所謂失敗是成功之母,未來新的成功種子,已經在失敗中萌芽了,重要的在於能不能把握住成敗的時間機會與空間形勢。

真正懂了其中道理,知道了宇宙萬事萬物都在變,第一等人曉得要變了,把住機先而領導變;第二等人變來了跟著變;第三等人變都變過了,他還在那裏罵變,其實已經變過去了,而他被時代遺棄而去了。〈反經〉的原則就在這裏。

就《戰國策》中〈蘇秦始將連橫〉和〈張儀說秦王〉這兩篇來進行研究。蘇秦、張儀當時的動機,是以自己個人的功名富貴為出發點,而把整個的國際局面,歷史的時代,在他們兩位同學的手裏擺布了約二三十年。他們並沒有一個中心思想,或政治上的主義。整個國際局勢就受蘇秦這樣一個書生的擺布,安定了二十多年,這又是一個什麼道理?為什麼他後來主張合縱,大家會團結?這是矛盾的團結,利害關係的團結,不是道義的團結。為什麼會這樣,也是值得我們研究的。為什麼孟子到處講仁義,到處吃癟?為什麼蘇秦、張儀會那麼吃香?我們讀了蘇秦、張儀兩人的傳記資料,瞭解了他們當時的歷史,拿來比較今天,就知道今天有如何的困難。


戰國策 原則 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