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死亡,我們或許能再溫柔詩意些,太過直視,對自己是種殘忍
那些我們愛的恨的喜歡的沒感覺的,都在這一刻歸於平靜了。
這場葬禮是為了讓他在最後的最後好走,
這場儀式讓我們或不捨或抽離地好好道別,
儀式感是不可言說的,卻能讓我們的心日漸復歸安寧。
●本散文集共分12篇,以第一人稱,貫穿全書書寫。
●作者湯瑪斯‧林區以其殯葬業葬儀師兼詩人的角色,以介乎生者與死者橋梁的身分,以自己親身其中的經驗娓娓道出對死亡的深刻思考,筆法冷凝,卻又不失溫暖與幽默。
●作者湯瑪斯‧林區並且深刻地思考、關心活著的人如何去「活」,如何面對信仰,如何面對紛呈的人際關係……他沒有什麼所謂的標準答案(事實上,關於人生,誰會有呢?),他只是真誠地書寫著,寫下一篇篇略帶悲傷、詩意深沉的散文。
●本書有個重要命題,那就是「愛與死亡,或說性與死亡」,它們既是同義字,也是反義字,甚至有某種推進的意味──「愛→性→死亡」。
●因為愛與被愛,我們百感交集地感受著,紮實飽滿地活著;每日每日地見證死亡,作者湯瑪斯‧林區其實更是在說人與人、人與信仰之間有關「愛」的故事。
※每天都有人死去,每天都有人誕生,也有人因為誰的死去而重生。
沒有哪一次出生是完全喜樂或完全無憂無慮的,也不是每次死亡都糟糕透頂,沒有祝福與安慰。每次的死亡都會帶來某種救贖,每次的失去都會有一場只屬於自己的哀悼。只要這個世界還有「誰」在「掌管」,就不可能所有結局都是喜劇,也不可能每句說出口的話都是祝福,人間事就這麼繼續上演下去……
我們生,便必然死;我們愛,也因此悲傷。
●《詩人葬儀社》,是1997年美國國家書卷獎(NationalBookAward,美國文學界最高榮譽之一)決選之作
●電影《美國心玫瑰情》《噬血真愛》鬼才編導、經典美劇《六呎風雲》之父艾倫‧鮑爾(AlanBall),說:
「當初規畫《六呎風雲》影集時,要數閱讀湯瑪斯‧林區的《詩人葬儀社》幫助最大,是它給了我為這部影集定調的靈感。」
●這個世界讓人流淚,人類必死的命運讓人心如刀割
《詩人葬儀社》這本書,是全體喪葬業者、禮儀師,以及你我的生死研習
「身兼禮儀師與詩人角色的作者,告訴活著的我們,該如何去做有關死亡的功課,並將生與死的討論昇華成藝術性的語言。」
「辦喪事,儀式引領死者回歸天地,一切平靜;這儀式性行為則平撫生者,熨貼我們失落無著的靈魂,乃至送走隱隱深藏於心的愧疚自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