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景的刺點:從歷史航照重返六十年前的臺灣

NT $ 1,080


美援時代,人與地景的交會,
島嶼關鍵影像的保存與重啟。
每張故鄉所在的航照,都是家族與土地的合影。

農林航空測量所典藏五萬六千多張空軍舊航照,其上充斥刺點及判釋描繪痕跡。判讀員以針作孔,在照片上戳刺幾何中心點或地面控制點;各式判釋描繪看似蠟筆塗鴉,卻是臺灣森林及土地利用的詳實紀錄。

農復會森林調查隊隊長杜士伯返美前,特向國防部說明航照及判釋資料的價值,冀求同意將新舊照片移交農林廳妥為保密,留待未來某日的參證比較。這批從塵封檔案庫中重現的關鍵影像,承載了此段被遺忘的技術援助歷史,且對今天的我們來說,還有更多的觀看方式與閱讀可能。

擺盪的辮狀河道或繁複的樹枝狀水系,細碎的田疇坵塊或壯闊的農場幾何,召喚公眾的美學意識且蘊藉龐大地理知識;關乎情感及個人史的另一種影像刺點依然存在,比如我母親記憶中的新庄子沙洲,其上那座廢棄土地公廟的故事,它們在葛樂禮災後俱已消逝。
航空攝影不同於肖像或風景照,那架野馬戰機凌空、在規劃的航線與高度上開啟間隔器,機械式地、無保留地,攝下地面的一切。攝影不介入,甚至是構圖的意圖或快門的權力;正因如此,航照的閱讀更接近巴特描述的:「我在時光之流中溯流而上,發現了這張照片。」

編輯者不能知曉,此刻會戳刺您心口的,是萬千照片中的何時何地;但這是必要的,將這批影像記憶,歸返予全民。閱讀中,始有意義浮現,於某張照片所銘記的在場裡,人們就將重逢。

農林航空測量大事記:

1954/2 美國國外業務總署與農業部林務署簽訂協議,提供臺灣土地利用及森林資源調查所需技術援助。
1954/4 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開辦臺灣土地利用及森林資源調查,委託空軍新攝二十四條樣品帶。
1955/6 地面調查工作完成,接續辦理臺大實驗林、橫貫公路、石門水庫集水區等森林或土地利用調查。
1956/3 臺灣土地利用及森林資源調查資料統計工作完成,本國籍調查人員、全部航空照片與儀器移交臺灣省政府農林廳,籌組農林航空測量隊,續辦各事業區森林資源調查。
1959/1 組織規程業奉省府公報公布在案後,農林航空測量隊於一月一日正式設立。本年相繼辦理海岸及耕地防風林調查及八七水災災區農田災害調查。
1961辦理東部縱谷地帶航測製圖及土地利用土壤調查,分三年完成。
1963實施烏溪、濁水溪上游土地利用及森林覆蓋調查;逐年辦理主要河川集水區航測製圖與土地利用調查。
1964辦理國有林地航測區分土地利用調查及製圖計畫。
1966/7 農林航測隊業務經費改列林務局事業預算,仍由農林廳直轄。八月啟動頭前溪上游集水區崩坍地調查研究,逐年辦理集水區崩山調查及航測研究。
1970農林航測隊開辦一萬分一基本地形圖測製工作,並購置RC-8空中照相機,委託遠東航空拍攝。
1972/5 林務局開辦臺灣森林及土地利用航測調查。本年購入PA-31型飛機及RMKA21/23照相機,連同航測隊已有相機,隔年下半年度展開全省航攝。
1973/7 農林航測隊改隸林務局。此時期攝影工作由林務局森林經理組主辦、飛行由直昇機隊負責,空軍照相技術隊代辦底片沖晒及保管。
1975/7 農林航測隊執行大比例尺像片基本圖測製工作。
1976/2 林務局設置照片沖印室,完備航攝、沖印乃至製圖等航測一貫作業能力。農林航測隊本年啟動遙感探測先驅計畫,利用彩色紅外片從事植物病害調查與稻產量預估。
1979/6 由內政部編列預算,本月購入具壓力艙之BE-200型飛機,並引進RC-10電子航攝相機。
1981/2 農林航空測量隊擴編為農林航空測量所,續辦航測製圖、農林調查與遙感探測業務。
1982/1 領航與攝影業務移交農航所計畫管制課掌理。二月購置DS-1260空載多譜掃描系統。
1986/7 林務局直昇機隊改隸省交通處,並更名航空隊。
1989/7 林務局開辦第三次臺灣森林資源及土地利用調查。
1995/12由農委會編列預算,本月購入BE-350型飛機,並安裝GPS系統。其後新購RMKTOP相機,亦可配合GPS定位像主點,改善空中三角測量效率。
1999/7 臺灣省政府農林廳林務局農林航空測量所改隸更名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農林航空測量所;省交通處航空隊改歸交通部民航局管轄。
2005/11內政部空中勤務總隊成立,原民航局航空隊改隸於此。
2007/6農航所引進DMC數位製圖相機,隔年購置ADS40空載數位掃描儀。
2008/9林務局展開第四次臺灣森林資源調查。
2019/1農航所發展長滯空、長距離中大型無人機航攝,國產定翼型無人機「熊鷹」於本月交機。

本書特色
◎挖掘農復會檔案,還原美國林務署技術援助歷史
◎判讀空軍代辦農林航攝影像,見證島嶼關鍵時刻
◎集水區崩塌地航照判釋與調查統計,重構國土防災歷史大數據
◎區分主要樹種、最小描繪面積三公頃,五萬分一林型圖全面搜尋


調查 製圖 業務 航空 GPS 農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