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選擇在我離開的地方落腳。」吳念真導演以這一句揭開本書的推薦序,也撥開曾經是「臺灣黃金鄉」代名詞卻殞落後的瑞芳現況。當金礦難掘,改挖煤礦,當地人在無法測度的災厄下討生活;最終,連煤礦都停礦,屬於礦山人的驕傲與榮耀瞬間土崩瓦解,人們爭相往外逃,昔時的郁勃繁盛嘎然而止,失落、恐懼、不安、徬徨、放棄……,只剩下走不掉的人硬撐住淒清的頹圮。
20年前,頂著博物館與城鄉文化學者的身分,向來想到就做有點白目的施岑宜,按捺不住想離開世居的臺北市,遷往鄉鎮的瘋狂念頭,更為了可以時時刻刻看到海的莫名浪漫,反其道而行拉了極度務實與理性的先生陳澤民,衝動地於水湳洞買下一幢屋頂有洞、後院的小山裡清出永遠清理不完的垃圾,淺層的酒瓶滿滿似乎清不完,他們一度懷疑這座山是垃圾所堆砌而成,過去究竟是什麼樣的一群人生活在此,他們遭遇了什麼事?
著手整理這幢只有讓渡書的老屋,初來乍到的施岑宜夫妻就遭到當地工班師傅的下馬威,他們所提出的任何要求,統包工程的老大概以「三不」──做不到、不可能、沒人這樣回應……。終於搬進去,正作著「夜不閉戶」大夢的年輕夫妻沒幾天就被小偷登門洗禮,還留下一張字條……。從少年得志的黃金博物館館長到辭職後,頻頻抽到下下籤,氣得把整個籤筒倒出來看……。
從一對原想逍遙兩人世界,不打算生孩子的頂客族,施岑宜夫妻在這裡生了一雙兒女,迄今反覆叩問該如何進行孩子的教育;從自幼不是學霸到頂著博士學位;從好為人師的黃金博物館館長到蹲在自營民宿刷馬桶……;讀著《我的幸福在瑞芳學》,腦中浮現《山居歲月》、《托斯卡尼艷陽下》這兩本膾炙人口的著作-都市人遷往異地山居的文化震盪,與被當地人不斷調教的故事,本書幾乎就是前兩書的臺版體現!
《我的幸福在瑞芳學》,是一本關於天龍國人移居瑞芳的文字書寫;記錄了不斷追尋人生種種答案的施岑宜生活在瑞芳,甚至在瑞芳學習,在瑞芳遇到各種人事物的震撼教育,褪卻了驕傲的外衣,成了她自己、找到了屬於她自己的幸福與自由的紀錄。
這本書不僅只述說施岑宜以好事學田旅宿、息書房、新村芳書院、不一鼓、山長為你導讀等,做為發起甚至參與地方創生的動能,也是一本以不同視角追尋到底何謂宜人居住之地;當然,還可視作為炙手可熱的地方創生案例。如果您還在苦苦追尋人為什麼來到這世界的意義,甚至能夠在本書散文般的筆觸裡找到共鳴。
「在一個地方好好久久的活著,才有機會好好的認識及體驗與你相遇的人。」當施岑宜選擇落腳在吳念真離開的地方,20年後,她的體悟正是:「心之所在,即是故鄉。」
如果你還在找尋認同
如果你不斷想證明自己
如果你還無法跟自己相處
如果你無法拿捏跟人相處的分寸
如果你不知道該如何自我實現
如果你受困於都市生活
請搭上《我的幸福在瑞芳學》列車
【名人真誠推薦】(依姓名筆劃排序)
吳念真 作家、導演
周慕姿 諮商心理師
林承毅 地域活化傳道士、林事務所執行長
陳澤民 建築師、景觀設計師,山夫
劉克襄 作家
垃圾
夫妻
瑞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