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物質都是毒物,沒有一種不是毒物。但只要劑量正確,就可以把毒物變成仙丹。」
COVID-19疫情為全球帶來巨大的不安與改變,也讓所有人的工作與生活習慣開始有了不一樣的變化。與人最息息相關的「食」的方面,當所有餐廳、小吃店、夜市都無法正常營業,外食頻率降低,在家吃飯的時間因此變多,但我們是否忽略了一個問題,外食場所的衛生安全大多有相關單位的檢驗與規範,但您有為買回家的食材做好把關嗎?如何妥善處理食物避免家庭食安問題?除了攝取多樣化食材的營養,還有其他的選擇嗎?
本書由臺大醫學院毒理學研究所七位專業教授根據於臺灣大學所授的通識課程內容,共同撰寫而成。書中透過生活當中的實例,將專業的毒理學知識,轉化為淺顯易懂的文字,讓大家認識生活中無所不在的有毒物質,以及這些物質可能對身體或環境造成的影響,進而預防與避免有毒物質所帶來的危害。
後毒時代中生活各處無處不是毒,如何判斷這些物質是否會對人體造成危害?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毒理學家是怎麼判斷這些毒物的吧!
雖然,毒理學無法解決所有環境、健康問題,但能幫助我們以「批判性的眼光」分析周圍環境,以及那些影響在地甚至全球的事件,更好地判斷化學物質及物理因素對我們生活與工作的影響,並提出富有遠見及深度的見解。
★Youarewhatyoueat!
★任何物質都有毒,取決於劑量,卡路里也不例外!
★是藥三分毒,毒物、藥物一線之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