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城市裡的浪漫風景
更是深入地方的行動據點
移動,就是最大的創造和連結|本期特輯──移動販賣車|有一種車,載商品、載服務、載夢想、甚至載著心意,
只要願意用金錢、用時間、用互動來交換,
就能得到一個短暫交會的驚奇。
這一期,我們以街頭巷尾、山區郊鄉皆可見的「移動販賣車」為主題,邀請台灣歷史博物館研究員陳靜寬,爬梳文獻寫真照片,淺談歷史中的攤販流變和百工類型,看見時代背景下的奇與趣;同時,也請資深音樂人熊儒賢,從深入人心的攤販叫賣聲,聽見其與流行音樂的共鳴曲,試圖從歷史文獻和叫賣歌曲面向,拉出常民生活裡的文化意涵。
而當移動販賣車進入現代社會,這類商業模式已不僅出自謀生買賣需求,更值得關注的是其移動背後的想法。如宜蘭在地超市「喜互惠」的行動購物車,即使收支難以平衡,仍堅持一週出車五天、天天不同鄉鎮路線;南迴協會的「山羌披薩餐車」,以使用部落在地穀物和食材,期盼年輕人回鄉的初衷成立;從為家人製作冰淇淋開始,逐步自立擺攤、改車環島送到各地弱勢單位的「小鎮冰淇淋」,皆可見每一次的出車移動,都在實踐著個人和單位的意志,宛如一場地方行動。
最後,也邀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的謝仕淵,和成功大學台文學系的林阿炮,一起談談對於移動販賣車的生活觀察、攤車飲食文化和所學田調中的雜談,從中看見攤車的必要性和社會性,在個人創造行動的同時,也是一種與地方連結的方式。
移動
冰淇淋
攤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