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谷幽蘭:尋找中國現代隱士

NT $ 396


從有文字記載的時候起,中國已經有了隱士。
他們住在城牆外,生活在大山裡;他們没没無聞,但卻孕育了精神文明之根。
來到現代社會之後,這些隱士是否還在?他們過著怎樣的生活?
1989年,一位長著大鬍子的美國人,來到了終南山,打開了中國隱士社會的大門。

★中國大陸熱銷超過數百萬冊,掀起一股入終南山尋隱的熱潮
★英文著作在歐美各國引起許多人追尋中國精神文明的興趣
★2017年金樹國際紀錄片節特別評審團獎《隱士》原著作品
★特別收錄:2021年新版作者序


▍有人說,中國已經沒有隱士,但我在這裡發現了隱士的天堂
1972年,一個正攻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的人類系學生來到了台灣。他在一個佛教寺廟裡生活了三年,這樣描述自己的生活:天亮前起來誦經,夜晚聽鐘聲,一日三餐素食,一個房間,一張床,一頂蚊帳,沒有鈔票。如果我的腿太痛,我就讀書。

三年後,波特離開寺廟,居住在竹子湖的山村裡,開始著手翻譯中國古代隱士的著作:寒山,拾得,豐干,石屋和菩提達摩。但最後,他決定自己親自去尋訪中國隱士,即使歲月變遷,他根本無法知道自己是否能夠找到他們,或這種與萬物融合為一的宗教式生活方式是否存在。

最終,他來到了終南山。

終南山又稱月亮山,歷史上一直是人們前來試圖接近月亮的神德和它力量根源的地方。當有人開始企圖離開城市,尋找隱居之地時,終南山就成了理所當然的選擇。這裡是隱士傳統的開端,也是孕育中國精神文明之地。

他發現,即使在二十世紀,即使在歷經許多戰亂與變遷之後,終南山上仍居住著許多隱士。這些隱士過著最原始的生活,忍受著常人難以忍受的孤獨和貧寒,他們可能住在茅篷裡,種一點菜,其餘的時間就用來修行。他們喜歡獨處,在獨處中,達到精神的覺醒。他們追求自我的解脫,但同時又不離開這個世間,他們對萬物更深的覺悟和仁慈,讓和諧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他們往往是最幸福,又最和善的人。

這本書記述的不僅是一次尋隱之旅,也是一場尋道之旅。它描述了傳統的隱士文化,也結合了作者的生命感悟。書裡採訪了一些當代道教與佛教的代表性人物,當時年齡最大的已經九十多歲,仍持續著隱修的生活。作者白描般的文字格外優美、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對終南山一帶的景色及人物描寫令人感覺有如置身其中,而且字裡行間透露著西方式的幽默,常常令讀者會心一笑。

此書出版之後,在歐美及中國引發的廣大討論,遠超過作者的想像。作者說:這是因為我們羨慕這些隱士,他們所做的是我們的夢想、希望,是我們某一天也會去做的事情。


現代 尋找 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