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神成為機械人:希臘神話如何透過科幻想像,探問人類生命的本質(全新修訂版)

NT $ 440


◎本書初版為《天工,諸神,機械人:希臘神話與遠古文明的工藝科技夢》

生而為人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人類是否能通過科學力量獲得永生?
這不只是今天科幻小說的想像,更是古代希臘神話的核心命題!


本書呈現由人、神與技術三者交織出來的世界觀,探究人類生命的永恆困惑
人類模仿諸神造人,透過科技力量打造機械人的科幻想像
從神話與歷史的角度來看,即是「科技來自於人性」的現代意義!


**********

█不只是神話!科幻想像為何存在於古希臘神話中?
 機械人的出現便是人類探尋生命本質的成果!

早在三千餘年前的古希臘及近東地區的各種神話中,便蘊含著「透過科技工藝以創造生命」(bio-techne)的概念,試圖運用人力去模仿、改造和超越由神命創造的自然生命。換言之,早在希臘神話中就產生了各種現代人熟悉的科幻故事情節,包括製造人工生命的想法,以及人類對於模仿自然的顧慮。

本書檢視希臘神話中許多耳熟能詳的故事並分析其意義,神話當中看似虛構的科幻情節,其實呈現「人性」如何從歷史之初就自然關注於人造生命的概念,與始終難解的道德難題,讓現代人對於「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的反思更顯豐富。這些故事包括了:泰坦巨神「普羅米修斯」,他不只用泥巴造人,並且盜取天火、將知識技術傳授給人類,象徵了科技工藝的開端;或是《阿爾戈英雄記》中守護克里特島的「塔羅斯」,是神明打造、力量遠遠超出人類想像的巨大青銅機械人;又或者是創造之神赫菲斯托斯打造的女性機械人「潘朵拉」,她最終打開了宙斯的盒子,此舉正象徵為人類的未來帶來了恐懼與希望。

雖然古希臘神話和其他遠古傳說中所想像的人造生命並不完全等同於現代人認知的機械人或人工智慧,但作者認為,在神話傳說的奇幻外衣下,這些自古以來關於人造生命的原創想法和概念顯示了人類對於自身生命的永恆困惑,至今依然值得討論。

█人類真的能夠透過生物科技工藝獲得永生嗎?
 渴望超越自然的野心與焦慮,引發無數道德與現實的糾結!
 
至此,自然與機械的邊界逐漸模糊,機械人的出現為人類帶來希望、卻也帶來恐懼。「生而為人的意義是什麼?」自詡理性的人類是否可能根本不具意識,只是諸神手中的機械玩物?這是古希臘人透過神話故事不斷思索的問題,也是人類試圖以自身力量超越自然的渴望與焦慮。他們一再探究人類試圖戰勝老化與死亡的野心,也引發無數道德與現實糾結的難題。

因此,「人類是否能通過力量獲得永生?」的探問,不只是知識問題,更是古代道德與哲學思辨的核心命題。古希臘人深知,不論是想像或真實存在,這些以自然為形體的人型機械和其他人造物品,若非安全無害,要不就是深具危險性;它們能用於勞務、性愛、娛樂,或是宗教用途,甚至能對人造成痛苦或致人於死。不論是實際或想像,「生物科技工藝」顯然讓古人深深著迷。

當我們以「生物科技工藝」的觀點看待古老的神話故事,這些看似「奇幻」的情節,便有了全新的「科幻」意義。正如約翰・斯拉德克(JohnSladek)在一九八三年出版的知名科幻小說《提克托克》(Tik-Tok)中,將機械人的概念引人涉入「哲學思辨的深水區」,激發出關於存在、思想、創意、感知,以及真實的無數問題。

希臘神話蘊含的智慧與洞見,以及對天神與凡人操弄自然的不祥預感,激發出諸多關於自由意志、奴役、邪惡的起源、人類的極限,以及身為人類有何意義等問題,如今看來著實令人驚訝,卻不難理解。本書便是透過分析希臘神話中的科幻情節,追問潛藏其中的人性難題,呈現出由人、神與技術三者交織出來的世界觀,重新詮釋「科技來自於人性」的現代意義。

推薦人
•專文推薦•
呂健忠∣東吳大學英文系副教授,西方文學專業譯者
劉育成∣東吳大學社會系副教授,科技與社會研究專家

•掛名推薦•
林翰昌∣科幻文學譯者,英國利物浦大學科幻研究碩士
許家琳∣東海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英國牛津大學古希臘藝術考古學博士
難攻博士∣中華科幻學會理事長兼常務監事
(依姓氏筆畫排列)

各界評語
作者並不是為人工智慧的發展定調,而是為神話素材提供另類視角的解讀。她深知神話思維透露人性根深蒂固的夢想和恐懼,那是人類集體潛意識的兩條筋脈。取人生和死亡的交鋒為核心主題,她的動機是思索古代的文學與藝術如何構思這些生物工藝的想像產物。(……)這就把神話帶進了歷史,其中自有殷鑑。
——呂健忠(東吳大學英文系副教授,西方文學專業譯者)

作者梅爾相當細緻地爬梳神話與歷史中有關自動化、人造物以及超越自然之可能性之技術的論述,而以最後留在潘朵拉盒子中的「希望」作為人類對技術之期待與想像。這個被遺留下來的「希望」,或許就是不可實現性的象徵,只有不斷地追求不可實現的事物,人類才能夠在經歷那些被諸神釋放出來的邪惡事物的過程中,獲得深刻的體悟。
——劉育成(東吳大學社會系副教授,科技與社會研究專家)

引人入勝,層層剝開有機械人和其他仿生機械出現其中的遠古神話,這些情節有些竟和現代科技有相似之處……梅爾在科技背景脈絡下融合諸多眾人熟悉的神話,分析充滿洞見。她巧妙探索人造生命科技的道德面向,透過古代視角,提出關於人工智慧和機械人知覺的大哉問;她認為神話想像中的機械其實早已預示出現代人類最先進、前衛的科技技術,論述信實,讓讀者徹底折服於遠古先人早已有「機械人」的概念。
——《柯克斯書評》(KirkusReview)

根據這部對於神話學與科技的生動研究所述,萬事盡在希臘人的想像裡,就連安卓機械人與AI人工智慧這類科幻小說般的比喻皆然……梅爾探索古希臘人想像當中的無極限創意,造就出如此引人入勝的作品。
——《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Weekly)

如果你認為「機械人倫理」是現代才有的問題,那麼請三思。正如這本引人入勝之作所解釋,人類對於機械人的想像,甚至畏懼,其實已有千年之久。梅爾帶領讀者遠溯過往歷史,回到古代文明,連接起神話學、遠古機械,和現代的機械人及其他新興科技的端點,進而了解人類對於自動化科技的觀點和焦慮從何而來,以及這對人類的意義為何。
——派崔克・林(PatrickLin),《機械人倫理2.0》(RobotEthics2.0:FromAutonomousCarstoArtificialIntelligence)共同作者

活靈活現,令人興奮,本書呈現人性如何從歷史之初就關注於人造生命的概念,反覆糾結於始終難解的道德難題。本書透過非比尋常的歷史時間選擇,揭露古代對於科技的想法,如何開啟了世人今日對於人工智慧、人類與機械整合,以及超人類主義的爭論。
——喬治・札卡達基斯(GeorgeZarkadakis),《在我們的形象當中》(nOurOwnImage:SaviororDestroyer?TheHistoryandFutureofArtificialIntelligence)作者


Intel 科技 AI 古代


DIY MLB 主題 讀本 MP3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