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觀、安樂死、尊嚴死、安寧緩和醫療……你知道多少?
「總也死不了」長壽及延長壽命背後,你該思考的生死議題。
做好準備,當你或你的家屬將面對死亡時,心態該如何整備?
六隻眼睛(本人、照顧者與醫者三方)溝通下,為自己鋪一條善終大道。
以日本長壽社會為借鏡,一同思考人生如何走向終點。本書帶你探討如何調整心態、面對死亡,讓自身心靈變更堅強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台灣)安寧照顧基金會、社團法人台灣在宅醫療學會理事長暨都蘭診所所長余尚儒醫師共同推薦
我們為什麼我們「不再」死亡。高齡與長壽,是現代化生活及醫學功勞所致。醫學進步也改變醫生與患者之間的關係。而且“健康”的方式也跟著改變。
跟隨我們對“生死觀”的轉變。日本和西方如何考慮死亡?情況如何變化?改變了思考方式並考慮安樂死和尊嚴死亡。在荷蘭和其他地方承認安樂死之前,發生了許多事件和社會辯論。日本的討論已經持續了數十年。在此背景下,我們將加深對是否能夠自決死亡並同時關注病主和醫療保健專業人員的感受的思考。
反思安樂死在台灣尚不合法,且現有《安寧緩和醫療條例》和《病人自主權利法》可以在不提早結束生命的情況下,幫助病人安然善終,就同書裡提到的在六隻眼睛(本人、照顧者與醫者三方)之下,每個人都可以找到足以信賴的醫師,充份溝通,做自己的主人,選擇最合適的方式走向生命終點。
最終章,提到準備死亡時的態度。只有人類才能想到死亡。在一個可以選擇死亡的社會中,我們如何考慮死亡?多年來一直在思考醫療和死亡問題的作者,在與讀者一起思考生命的終結時,仔細傳達要注意的事項,並提醒面對死亡,「我們有權利決定如何離開」。
醫師
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