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性與教養:先天基因與後天環境的交互作用

NT $ 369


人類的獨特性是來自先天基因還是後天教養?
愛的本質是什麼?男女差異從何而來?
精神分裂症和同性戀的真正原因為何?
學習與記憶有何關鍵?文化和語言是如何發展出來的?


二○○一年二月,科學家宣布人類基因體中只含有三萬個基因,而不是原先預期的十萬個。這個驚人的衝擊讓某些科學家開始相信,光是基因不足以讓人類成為萬物之靈,我們的獨特性是經由後天教養而來的。於是,生物學界又陷入削足適履的先天與後天爭論中。
廣受好評的科普作家馬特.瑞德利認為,不斷出現的新證據遠比這個迷思有趣多了。後天教養必須依賴先天的基因,而基因仍需要後天的教養才能發揮作用。基因不只是建造大腦構造的工程師,它也會吸收發展中的經驗,對社會線索做反應,甚至參與記憶的過程。基因對人類心智而言,是原因也是結果。
《天性與教養》一書記錄了我們對基因認識的又一新革命。作者細述百年來先天論與後天論者的爭執,解釋人類為何可以同時擁有自由意志,又能受本能及文化的驅動。對於基因如何建造大腦來吸收經驗,《天性與教養》中的論述精彩可期。


基因 大腦 三萬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