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白

NT $ 220


《告白》是旋木的第一本詩集,也是一本情詩集,收錄他高三(2012.6)至大二(2014.6)期間的作品。第一本詩集的意義,無論是題材或是自我風格的形塑,它常常會成為第二本、第三本創作的基底。第一本詩集,不僅可視為一種生命的底蘊,甚至也擔當了一種「預言」的角色。
「告白」原本即是為了讓人清楚告白者的心意而做出的一種「行動」,然而《告白》的內容卻稍稍相反,它含蓄且富含動人的譬喻,譬如在第十二首說:「遠離太精準的定義/包裹雲朵,聽詩人喃喃自語」,於此或可延伸出,詩人其實並不想透過過於直白的語言來敘事、抒情,而是調動龐大的意象群與驚人的想像力來陳述內在情感。
閱讀《告白》本身,就是一場對於他人或自己內在情感的華麗冒險。
就形式而論,《告白》總共收錄了四十七首詩,可視為一首「告白」的大型組詩,它的內容以阿拉伯數字的方式標號,其中有四首改以「XX」的標題,參雜在第十四與十五首間、第二十一與二十二首間、第二十八與二十九首間,以及接續第四十三首後。識者必能從數字詩的方式聯想到,被譽為「微宇宙的教皇」羅智成的諸多詩集形式。閱讀這類型的組詩,可順讀、分讀、跳讀,單首也成詩,多首合觀也有解讀的樂趣,並無硬性準則可循,一切端看讀者喜好而定。
以《告白》而論,「順讀」或許是一種適宜的切入方式,「順讀」似乎也能閱讀出詩人從青澀懵懂的少男情懷,如何一步步邁向覺醒成熟的生命軌跡,這也是這本詩集相當珍貴的一部分。前者譬如「某天,被後青春期環抱/絮語爬滿窗台/戀人的致詞推開了你/我只得以詩句化開/這個冷徹夏天/向高中時代告別」(第五首),後者譬如「在文明的冰河期裡/所有的混亂仍都有意為之/自由地生產關係/理想混合著資本貼上標價/最珍貴無價的/大概是感情了/世界已然不只是一個世界。」(第三十九首)後者飽含了對於世界與自我的多重意義指向,而且體認到情感的珍貴,但是這樣的跡象誠如我前述所言,這在前者的詩句中已現蹤跡,意即那樣以詩去告別過去、詮釋現在、預言未來的動機與決心。
詩人又繼續袒露:「總該寫點什麼/夜夜,所以妳繞我在彼/囑咐我將之紀錄/成為最後的那個人類學家」(第三十九首)原先詩人為愛而寫,但書寫到了後來,不僅成為一種習慣,也成為一種責任。詩人本就該將自己的愛情給書寫下來,因為研究自己、剖析自己本來就可視為理解一個時代的精神象徵。
《告白》最令人驚豔不是那些動人的譬喻、驚人的想像,或描繪了多麼驚天動地的愛情故事,而是他從原本的「小我」之愛,轉向了「大我」之愛。也就是說,他所告白的對象,從一個私密的、想像的、讀者所不知道的「人」,轉變成一個公眾的、共有的「對象」──這個社會、這座島嶼、這個宇宙。
詩人寫道:「因此妳該有自己的文明/依戀島嶼生態、演化的神明/栽植祂們如守望初萌的世界樹/所以妳已然是宇宙了。」(第三十三首)這之間的詩作,陸陸續續出現了批判政府、批判社會的聲音,因為愛人而希望她生活在更美好的居所,這個更美好的居所,本來就是這個社會、這座島嶼、這個宇宙所孕育而生的,不是嗎?
第四十三首,則是凝聚《告白》精神之所在。詩人如此富含溫度的陳述著,使我們不得不談論:「夜夜,低薪和經濟持續博弈/社會痛心懇切的逼近/如若道德傳統的包圍橫陳為拒馬/如若我提及的疑惑/在當代都不構成問題/下個十年我們該有怎麼樣的面容?」詩人並未提出答案,他也還在思索著,不過思索之外,他仍有所作為,用一種非常浪漫的行動方式──「黎明之初,末日以前,我都為妳讀詩」,讀詩是詩人的天生的本分,也是一種註記、一種思索、一種抵抗。
下個十年,旋木是一個值得我們深切期待的詩人。(作家 張日郡)

推薦語:
一篇全心坦露所有內在矛盾與脆弱的真摯情詩。詩人在年輕的時光裡衰老,在無人的夜晚構築精緻的風景,在真理崩壞的時候堅信文字的永恆。最深刻的愛戀不是分享美好,而是把最陰暗的自己完整地交給對方,像年少的詩那樣義無反顧。 
~詩人 林禹瑄
除了我之外,旋木最悉心照料的就是他的文字了。這些逐漸成長、企圖承載更宏大命題的文字們,今天會如何被自己曾經的告白回答?讓我們滿懷激動地期待,一如期待他總是能為我們尚未意識的荒地,降下一場完美而節制的溫柔。
~詩人 陳彥融
布羅慈基曾說:「一首詩開了頭,詩人通常並不知道怎樣結束……他的思想往往比他希求的走得更遠。只有在語言的未來參與進詩人的現實時,才有這樣的情形。」這本詩集正帶領了一場末世遠行。未來已非常靠近了,且不能以情緒闡明,這另類世界的潛伏、逼近與取代,其世界觀正建立在崩壞之上,單篇的詩已不能滿足,修辭已不能滿足。或許旋木想寫的,不是世界崩壞之表象,而更關乎內在、信仰。一種指尖與萬物的無窮間距,以神話、戰事、遠古、後現代等等填滿,而填得越滿,似乎越不可得。這無能為力感正是抒情最好的燃料,使這趟旅行足以飛得夠遠。但最核心的力量仍是一股純粹的情感矛盾,彷彿量子糾纏的零一疊加:是那麼遠,彷彿時空窮盡──但歸來之姿仍是少年。
~詩人 蕭宇翔
攤開旋木的詩,浮搖星光,成燦成花;如泅泳夜晚海洋,鹹風輕刮耳際之時,務必握好繩索,在失準的思緒間小心輕晃,探尋每一首詩流淌星子:「我得以重回第十七章,盛夏裡/想像的那瓣雪花/於恆星冷凝之前孤寂的/拓荒式的自我放逐中融化」注視晶瑩透明,正逐漸下墜的詞藻,沈到少年深處,翻湧你我深處。
~詩人 楊祥瑜
我有個收納書籍的好習慣,除了喜歡把書本分門別類放好之好,還喜歡把寫得特別差勁的書放書架的最右邊,每當我看見它,總會有股「哇!這也能出書」的衝動來砥礪自己。只是這次不同,想不到自己的兄弟旋木真的也要出書了,假校對之名先行試閱過數遍,我很確定我也會把它擺在我的書櫃右邊,然,倒不是因為寫得差勁的緣故,而是想告訴自己,該追上了吧,想追上朋友腳步的緣故。維哲,恭喜。
~報社編輯 吳承勳


崩壞 告白 閱讀 未來


島嶼派
NT $ 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