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的思考模式,一種認識世界的方法=二十一世紀數位時代知識論
★針對大數據、量子研究、生態浩劫到網絡恐怖主義,提出本質性思考。
★跨領域設計法則,為數位規模失控和意義爆炸,尋求因應之道。
尺度讓人類掌握了看不見的世界
我們形塑了尺度,尺度也形塑了我們!
複雜多變的網路時代,生活充斥著無法計量的數據和超載的資訊。
當事物規模大到打破理解的框架,我們要依據什麼來掌握世界的輪廓?
1GB的硬碟容量有多大?1Mb的文字檔有多小?「雲端」是在天上嗎?
電子郵件一秒鐘就發送到地球的兩端,是一種魔術嗎?
當你盯著電腦螢幕,度量衡完全失靈,如何感知事物的輪廓?
日常生活中,我們依賴各種尺度標準來選擇、判斷和行動。例如,精準調配雞尾酒成分,考慮要不要舉起一個小小孩童,開車時查看速限,挑一雙合腳的鞋,或準時赴一場約會。尺度的運作讓我們得以比較、推理,從微小到巨大,從縮影到全局,從不完整到完整,掌握知識的輪廓。
然而,數位化改變了一切。電腦運算打破了時空規模,超越想像邊界,讓原本熟悉的經驗都變了樣。此外,網路的高度連結讓所有問題環環相扣,每個個人選擇都會影響到全球範圍的社會、經濟和政治。例如,一名青少年駭客可以造成國際高度緊張的情勢;結帳要刷卡還是付現的決定,可能引發全球性環境浩劫……這些失衡與失序代表了尺度比例的混亂,以及我們陷入不安處境的原因。
「這本書,就是要你看見尺度,以及它變形破壞的作用。」從大數據、生態危機、網路攻擊到維基百科和Linux作業系統,作者從規模的巨量化和複雜化突顯出有趣的悖論:我們擁有一個觸手可及的資訊世界,但越瞭解現況,就越無從掌握。
作者透過藝術作品、照片記錄、科技影片、戰爭圖表、空拍街景等案例,揭露計量思維的危險性,並進一步反思,恆動串連的網路為何讓我們變得更麻木與無感,失去了定位。同時,書中以各種策略將身體和感官經驗導入系統,並鼓勵我們在宏觀與微觀之間保持彈性,用全新視角思考問題,找尋新的槓桿點。
‧海岸線悖論:
要測量一段佈滿了礫石沙岩、曲折破碎的海岸線長度,用來量測的尺規單位越小,量出來的海岸線就越長?
‧螞蟻難題:
螞蟻無法閱讀或識字,不能像人類一樣發展文明,這跟智商沒有關係,因為所有生物體的能力條件都受限於牠們身型比例的大小?
‧維基百科是如何練成的:
Google上免費的知識和建構力是怎麼來的?網路串連加上超規模使用者的「認知剩餘」,讓維基百科計畫獲得史無前例的成功和聲望?
‧十之乘冪:
1977年,設計師伊姆斯夫婦製作了一部關於「尺度縮放」的影片,至今成為美國中小學科學課必備教材。這部模擬從10的24次方到10的負16次方視野的經典動畫,有何神奇之處?
‧Netflix成功學:
從郵寄DVD的業務發展成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媒體王國,Netflix掌握觀眾習慣品味的大數據分析背後,有什麼看不見的規模價值?
從讓我們陷入癱瘓的日常小決策,到解構各種現象的大數據,本書是一種非常規的思考模式。如何活化並駕馭「尺度」概念,除了對企業管理、政策設計、社會新創等領域極具價值,對身陷網路泥沼、困惑迷惘而無所適從的你我來說,更是明確而即時的救援與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