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道成知:華人本土社會科學的突圍

NT $ 422


開啟社會科學本土化的里程碑

何謂「轉道成知」呢?中華文化的智慧,不能只是任其在民間發展,或者在文史哲領域被視作邊緣化的學術議題,其自身需要有個轉化歷程,能發展成社會科學的知識,尤其儒釋道三家都在討論的自性議題,這本來是古典中國的公共語言,卻在西風東漸後被華人社會視作學術禁忌,這並不是正常的社會現象。華人本土社會科學發展過程中有個無法繞開的「黃光國難題」(HwangKwang-KuoProblem),這是什麼樣的難題呢?

在《轉道成知:華人本土社會科學的突圍》中,陳復指出我們應該從承認「心體」的角度,來開展相應的科學哲學來面對生命世界,進而完成「中西會通」與「儒佛會通」的義理,成熟發展出具有中華思想性質的華人本土社會科學。無人文則無法立國,社會科學的本土化,需要有人文知識來當梁柱支撐,將所謂的「文史哲」這類知識重組成系統化的理論,讓其蛻變成社會科學可理解與應用的學術語言,這就是解決黃光國難題需要跨過的知識門檻。

西元2020年的尾聲,新冠肺炎疫情正在肆虐全球,無數人失去寶貴的生命,人類文明已來到十字路口。尤其華人社會如果再不意識到如何將社會科學本土化,將很難因應被強權刻意設立文明衝突產生的險局與陷阱。雅斯培(KarlTheodorJaspers,1883-1969)曾提出東西四大聖哲共譜轉軸世紀(Achsenzeit)的說法,陳復懷著無限的樂觀,期待《轉道成知:華人本土社會科學的突圍》有如野人獻曝,藉由「金針度人」,來呼喚群賢輩出,人類第二個轉軸世紀就此到來。

名人推薦

陳復是王陽明「心學」的忠實繼承者,他又深受趙金祈「求如」之說的影響,陳復所說的「黃光國難題」,其實是他自己的難題;他所說的「黃光國迷陣」,其實也是他自己的迷陣,我們兩種不同「進路」的對話,不僅可以打破雙方個人視域的盲點,幫助對方完成他自身,更重要的是可以改變五四以來,華人學術界「自我殖民」的心態,開創出一種學術論辯生機活潑的新風氣。
——黃光國(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名譽教授)

學術要進步、思想要創造,話語的爭辯、議論是需要的,生命的激活,實存的契入尤其重要。論辯不是為了輸贏,而是要解開話語,回歸存在。存在者,「存」而「在」也。存者,存誠閑其邪,生生不息也。在者,充實光輝,如如安在也。陳復對於「黃光國難題」的討論,在本土文明的發展,在東亞學術的進程,是有其精神史意義的。
——林安梧(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教授)


王陽明 會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