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將山之連綿數千萬里不見其盡,起伏不定斷而又斷不知其止,枝幹搓芽變幻莫測而不知其蹤,因山之走勢如龍之升騰潛藏,見尾而不見其首,故將山以龍喻之,可見的稜線即為山之形跡走向稱為龍脈,而山之能綿延不斷乃因,其下有不可見之石為骨,有云無石為骨必不成高山,無石為骨山不能綿延不絕;明此可讓學者對風水學上所說的山龍、龍脈會有比較清晰的概念,對以後所讀的風水書籍較能有實際的意會。
在汗牛充棟的古書籍中論龍就屬主月烏《葬經》,郭璞《葬書》楊筠松的《撼龍經》、《疑龍經》,張子微的《玉髓經》可謂正宗。
《堪輿寶鏡》,目講禪師的《地理索隱》皆為可讀。而能將巒頭演譯的傳神又明白的就屬蔣著《五歌》和《餘義》,所以筆者將其列為學者必讀。而這位承先做後的地學巨辟芋,卻仍謂其著為糟粕,即嘆神蘊之難以表達。
自古以來論龍何止千般,而後之學者卻仍一穴難求,實真訣難得又缺「眼傳」之故。大鴻民得無極子之傳,十年冥悟始徹元微,「又遠朔黃石主月鳥,近考主月田幕講,彼其吉蓋人人殊而厥旨則一,且視天下山川土壤,雖大荒內外亦如一也」,故能立言成書單提直措,亦希望學者得訣之後登山印證’否則仍是流於屋里先生的尋龍漫譚,事無意義。
《實鏡》云:「古文古人忠厚,學術惟恐不精,葬理惟恐誤人,故楊曾廖之輩,傳授真道至於至精至妙之處,胸中透徹明白方敢與人下手,所葬之地皆得真龍真穴,故能有改天命奪神功之驗,而造人富貴在乎反掌之間,後輩庸俗晚學,識見卑陋傳受差訛’認不得真龍點不得真穴,卻迺竊取滅蠻經卦例之說,改頭換尾自神其術惑世誣民。」
每讀至此常自我惕厲,對於地理之道不敢稍有鬆懈,自覺一生別無所好,惟地理書籍百看不厭,不登百岳卻喜悠遊山水之間,自得其樂也。
古之學地者窮經皓首,翻山越嶺,尋著龍脈看斷跌起伏,經年累月,漫山遍野走竄,所謂三流先生滿山走,二流先生看水口,雖是輕薄之言,然不得尋龍真訣,欲求一地何其困難,最後仍是找不到龍穴而帶著一生的遺憾告終。
這種明師難過真訣難求的痛苦不止蔣生經歷過,我想只要有志學地者都會有過的感受。所以除了將蔣著精確的研讀之外,最重要的是登山印證,從識龍、穴星、穴場、到親臨穴點,實際領略識龍點穴之訣,這也是「傳眼」的課程。
學地必須先把握巒頭功夫,看龍之行止,何為頓起星峯,開帳落脈,何為穴星、穴點如何把捉等等...
若無實際臨場觀察,一切只是憑空想像紙上圖書,學地之難就在這段嚴重的缺憾,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因為巒頭是學地的本源,最須有扎實的基本功蔣子嘗謂:「巒頭不佳理氣不合,天星亦無用,巒頭本也,理氣末也,天星末之又末也。」
惟有先確認、親眼目睹龍穴的確存在,則巒頭理氣相參才有所憑藉,亦可分辨前人諸多關於巒頭的作品和理氣方面的論述合與不合。
有是形則有是氣,巒頭不精理氣立論極易偏差。
立於穴點觀其週迴之山情水意,亦同時可體會先天與後天之出於一日,河圖與洛書必出於一時的真義。
所謂山龍之到頭,理氣之到頭,些子法等等,能有實際的體驗,則山龍水龍三法,陽宅三格,一皆自能通曉流暢,證到風水學的真諦。
自黃石公授赤松子之《青囊》三卷,郭璞《葬經》與唐楊筠松之《撼龍》(楊公此經一出真撼動龍神)、《疑龍》併為巒頭的經典;
郭璞演青囊之義而出《玄空》’至楊公洞徹主月囊之秘,將玄空學昌
明於世,(楊公著《天玉》、《寶照》、《奧語》、曾公《青囊序》合《青囊經》為地學正宗)至此巒頭與理氣合而為一,以證河圖洛書、先天八卦與後天八卦亦為一,中國的風水學之理論與實際亦歸於一也楊曾之後,中國的風水術趨於隱晦的階段,其中仍有高人將此地理真訣默默的延續使之不斷,如青田(劉伯溫)、幕講禪師、無極子(蔣大鴻之師)等,但邪說己起,秘笈充斥,皆謂楊公秘傳至蔣大鴻得無極子之傳,於考證所學為地理之正宗後,始取當時所傳之書為之《辨正》不想偽托的歷史又再次重潰,只因蔣子在《辨正》中語意仍隱晦不明,痛抵者有立,漫罵者有之,咸怪其不將所學明白托出,更有甚者冒充蔣子收徒的,更別提稱蔣傳之秘笈相繼以出,使學者又陷於真偽難分之境,雖於所著《五歌餘義》諸章明白載明,則知者知之,不明者仍覺暗晦,後雖章仲山、馬泰青、溫明遠、沈竹初等於理氣有所流傳,惟尋龍點穴之傑作百多年來仍未得見,先恩師只說一切都是緣份吧。
點地的功夫學成之後,再得理氣配合論斷,即可覆考各處名墓舊墳、大宅小居以證所學,大者如探索中國歷代皇家所力作的皇陵對錯如何,一族的興衰因何而以致之,此皆可在陽宅陰祥之上得到印證。
總之,得訣歸來好讀書,只怕得訣之後生起傲慢自滿的心不求精進最是遺憾,至於功夫的淺深在於學者用功的程度,所謂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個人,必竟時間花在哪裡,成績必有展現。
三個弟子都在實地體驗之後,半年之內通過實地考試,來證明自己已學會了點穴的功夫,因我有找到一個原始而未遭破壞的福地,正好做為考場,只一道試題。一次只能一人入山將穴點做記拍照,因為確定穴點沒有九十九分,找對就是滿分,不對就是零分。若沒通過,那麼第一階段不算結業。
蔣云:「欲識龍行先識起,龍若起時勢無比」「龍不起頂非真龍,穴不起頂非真穴」
這是尋龍點穴的準繩,亦是真訣。龍身前行終必有止,有此一止頓起星峯兩旁開帳,書云「以支為龍虎者來,止跡乎岡阜,要如肘臂謂之環抱」,此即穴星之證,再觀其落脈止處即是穴點。若能親臨其境,即能有緣見識何為外太極,開挖即見內太極,即是一點靈光,即是龍穴。
理寓於氣,氣有於形,形氣交感曰陰陽沖和曰雌雄交媾,故大鴻氏云:「真知穴法者一見洞然,如明鏡照物,不待旁求無須苦索,不過曰龍脈真星體確,浮沉吞吐,前後左右之間求取真穴而已矣。」
沒有花言巧語,何等直截了當,此乃真撼龍之法也!這也是檢驗一個學地者真正的能耐,再多的青龍白虎,銀帶水兜,百多喝形,若不能單提直指穴點所在,就是自欺欺人,就是零。
龍穴的檢驗之法唯有挖開驗生氣,挖開若無五色土,即了無生氣當棄之;若見五色土即已達穴場,再尋太極圓暈即可看到龍穴的真面目